老北京男子的官场服饰

老北京男子的官场服饰

在民国以前,老北京男子的服饰基本上遵从清制。

清代官府与历代官府一样重视等级尊卑,最能体现此特点的便是他们的官场服饰。人们从某人的顶戴和补服上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官职及品衔。

顶戴,俗称“顶子”,指品官所戴官服顶部镶嵌的宝石。按照清朝制度,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均须在所戴的冠顶安放一个表示本人品级的顶戴。

皇帝本人采用大东珠,文武官员一品为红宝石,二品珊瑚,三品珊瑚(文)、蓝宝石(武),四品清金石,五品水晶,六品砗磲,七品素金等。

另外,清朝官服当中,等级的特点还能从朝珠、腰带、蟒纹、花翎等装饰中体现出来。

清朝规定,朝珠只限五品以上及内廷官员佩戴,其质料按品级也各不相同。

腰带,皇帝本支用黄带,叔伯兄弟之支用红带,其余人只能用石青和蓝色,腰带上的宝石及带扣亦品级分明。

蟒袍上的蟒纹,三品以上九蟒,四至六品八蟒,七至九品五蟒。

帽子上面的花翎,一般只限于有爵位的和皇帝近侍、王府护卫、禁卫京城内外的武职营官等配戴,有一翎至三翎不等,其他人则必须有军功或皇帝特赐方可戴用。

清代官场服饰,其无论是布料的质量,还是做工的精细程度都是历代绝无仅有的。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181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