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水碓”(机碓、水捣器、翻车碓、斗碓)有什么用途?

中国古代的“水碓”(机碓、水捣器、翻车碓、斗碓)有什么用途?

水碓在汉代时期形成,又叫机碓、水捣器、翻车碓、斗碓或鼓碓水碓,是由脚踏碓逐渐发展而来的。最早记载水碓的著作是西汉桓谭的《新论·离车第十一》,这本书里说:“伏义之制杵臼之利,万民以济。及后世加巧,延力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又复设机用驴骡、牛马及投水而舂,其利百倍。”其中所说“投水而舂”就是指水碓。

水碓利用水力、杠杆和凸轮的原理来加工粮食,其动力机械是一个较大的立式水轮。水碓中有一种连机碓是用一个大水轮驱动多个水碓来完成加工粮食的活动。具体操作上就是在脚踏碓脚踏的那一头,装上一个水槽,引水注入,当槽内水满,重量增大时,就把碓扬起,同时水槽下落,放出水后重量减轻,碓落下达到舂米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水碓适应了当时粮食加工的数量众多、质量清洁、时间紧张的要求,反映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机械制造的改进。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72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