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农业的“秧田”是怎么一回事?
所谓“秧田”其实就是指培育水稻秧苗的田块。秧田为我国水稻育秧移栽提供了可能,早在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中就有“五月可别稻及蓝”的记载,不过这里的“稻”指的是北方陆稻的移秧栽培。而通常意义上的南方水稻设置秧田是在唐朝。
唐朝中叶以后,北方农业经济受到了很大破坏,国家财政经济收入对南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稻谷产量,满足全国的粮食需求,受北方陆稻育秧栽培技术的影响,南方开始推广和设置秧田。从最初的直接播种于大田,到后来先播种育秧田后移栽于大田,这是我国农业技术的重大进步。
秧田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农业灌溉用水,为农业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秧田设置还便于当时的农民进行农田管理,人们在秧田里更容易进行施肥、灌溉、除虫等农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