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三宜”原则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三宜”原则是什么意思?

“因地制宜”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个农事原则,而实际上,我国古代农业活动不仅讲究“地宜”,而且还讲究“时宜”和“物宜”两个原则。这些一起组成了我国农业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三宜”原则。

“三宜”原则的中心思想就是说农业生产活动必须依据天时、地利的变化和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来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包括天、地、力的“三才”思想发展而来的。《淮南子·泰族训》就“三宜”原则有相关论述:“天不一时,地不一利,人不一事,是以绪业不得不多端,趋行不得不殊方。”这说明,天时变化无常,地利各有不同,人们在这两种都会产生变化的自然条件下必须采取相应的灵活多变的农事措施。

“三宜”原则到了西汉时期才算正式被农业家氾胜确定整理出来。他根据农作物的规律提出了六项共性的措施,而且还根据各种作物的特性,概括了因物制宜的具体措施。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72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