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精耕细作”形成于什么时候?

中国古代的“精耕细作”形成于什么时候?

所谓“精耕细作”简单地说就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十分认真地耕作。精耕细作是一种传统农业技术,在我国农业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严格来说,精耕细作农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我国社会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同时,我国农业已经开始出现和推广使用铁制农具,另外,人们已经懂得借助畜力进行耕种活动,这些无疑都对推动农业生产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当时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已经有了新的进展。人们开始对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田地进行开拓。大多数小农经济以生产谷物为主,种植桑麻和饲养猪、鸡、犬等小家畜为副业,形成了以五谷、桑麻、六畜为轻重次序的农业结构。由于铁制农具可以做到深耕,人们开始注意多锄、及时施肥灌溉,并创造了畦种法、复重轮作法,进一步挖掘了土地的生产潜力,并开始形成了我国早期的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72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