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地区,有一些畜牧养殖业存在着很多有趣的习俗,如抱大猪、猪仔码等,现在很多习俗都已经渐行渐远,下面为大家介绍这些有趣的习俗。
(一)抱大猪
普宁、潮阳等地的畜牧养殖业有抱大猪的习俗。在元宵节这一天晚饭前后,主妇首先拜猪槽公,接着用一个元宝三支香,从长到幼,在家中每个人身上烧三匝,名为“胶罗”平安,然后到田头烧香,取回土块,再放到猪槽公前祭拜,最后将土块放在猪寮顶上。
抱大猪时是不能出声的,在往返的路上都不能与别人打招呼,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发出声音,否则,当年的猪就养不好。通常是家里养多少头猪,就抱回多少块土块。
有些地方在元宵节这一天,会搅“渀缸”(泔水缸),主妇们用自家灶门前的铁钳去搅渀缸,一边搅一边念道:“搅泔搅浮浮,饲猪大过牛;搅泔搅深深,一年赚千金。”
(二)猫给狗作揖
猫给狗作揖是畜牧养殖生产习俗。从外面抱回来的猫、狗,在第一次进门时,要用一把草或者竹片在它的肛门上擦几下,这样以后它就不会随地大小便了。刚把猫抱回来的时候,还要带它到狗的面前作揖,并说:“先来阿哥慢来阿弟,各司其职,和睦相处。”
(三)养鸡习俗
在潮汕地区,一般的家庭养的鸡都是肉鸡,有些是购买鸡苗来饲养,如鸡苗是雄性的,在其快成年时,多会将它的睾丸割掉,这样一来,雄鸡就没有了性欲,长膘的速度就会很快。在过去,潮汕的农村有一种职业就是阉鸡师傅。
(四)猪仔码
新中国成立以前,民间还没有普及阿拉伯码,老百姓的数字记法普遍采用“猪仔码”,所谓“猪仔码”是民间买卖猪苗计算重量或价钱的数码,其数码以:I、Ⅱ、Ⅲ、Ⅹ、8、冫、氵、三、夕、○为一至九及○的数码。
多少数码横排起来,左下面标明第一个数的起点层次,即标明是十或百或千;右下面标明度或量或衡或单位称呼,如斤、条、元、丈、石等。新中国成立后无论商业企业的会计及各种记数都采用阿拉伯码,“猪仔码”便逐步被废除。
(五)养牛习俗
春节时,人们要在牛栏上贴平安符。冬至的时候,为了答谢耕牛一年的辛苦劳作,牛主人要用甜圈粘在牛头牛尾上,表示与牛一同过节了。
母牛发情时,母牛主人要给公牛主人送红包,如在牛群中自由配种,则要给牧童红包,并送草料给公牛。
母牛生了小牛,三朝要牵出栏去散步,并到田间象征性地犁地两圈。
看人宰牛时,手要放在背后。
(六)养猪习俗
买小猪放进猪圈时,不仅要在猪身上套一根麻绳,还要用吹火管向猪吹一下,这样小猪就能快快长大。买猪的当天晚上,还要拜司令帝右君,并献上银锭,念道:“献浮浮,饲猪大过牛;献猛猛,饲猪大过马。”
母猪配种完成后,配种员要用竹鞭打母猪屁股,并说“顺顺十二只”,母猪生小猪时,属虎的人应回避。
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养猪的人家要在家门口堆一叠杂草,放火焚烧,念道“日大千斤,夜大八百”。
如果有别人家的猪闯家门时,可以剪下一撮猪尾巴毛,放在户枢下,把门打开,念道:“唔是我家猪,你敢来我家,顺邻公在此,掠你来打死。”
卖大猪时,主妇要在大猪的颈项拔几根鬃毛丢回猪圈,买猪者要说:“阿嫂手头红红,养猪大大只。”
杀猪的时候,屠夫要念:“世上物,世上用,个是中人唔是我。”据说这样将来就不会下地狱了。
家里杀了猪,第二天一早要用猪血、猪肉拌咸菜,煮大半锅给邻居一户一碗送去,邻居接碗后说:“财气,又卖大猪了。”对长辈要煮一碗猪肝汤,以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