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军事要塞,而且也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重地。秦孝公时,商鞅自函谷关入秦,辅佐孝公变法,使秦国富民强。战国时,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说,往返于函谷关内外,游说列国。昭襄王四十年,魏国策士范雎,更姓易名,混过函谷关,终于出任秦相国,辅佐昭襄王完成霸业。
函谷关为世人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终军弃”“玄宗改元”“仙丹救民”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达官名流,还写下了不计其数的诗、词、赋、碑记、论著等。
自汉代至明、清,流传下来的有关函谷关的诗篇达数百首之多,其中有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贵妃杨玉环的诗篇,还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岑参、韩愈、韦应物、元好问、李清照、辛愿等诗文巨匠的杰作。游历函谷关的历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自己对于这座千古雄关的赞叹,以及对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悟。
古代歌咏函谷关的诗赋极多,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入潼关》(唐·李世民)、《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唐·张九龄)、《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唐·岑参)、《经函谷关》(唐·韦应物)、《秋晚度废关》(唐·李行言)、《社日关路作》(唐·白居易)、《函谷关》(唐·胡曾)、《出关怀古》(明·郭登)、《秦王扫六合》(唐·李白)、《潼关吏》(唐·杜甫)、《出关路》(唐·白居易)、《出关》(唐·杜牧)、《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唐·李商隐)、《古函关》(唐·皮日休)、《函谷关》(清·续范亭)、《函谷紫气》(清·杨浩)、《老子故宅》(唐·李隆基)、《老子故宅》(明·许进)、《函关鸡鸣》(清·王道晖)、《函关鸡鸣》(清·许春台)等。
1923年初秋,康有为从西安返回途中,曾游函谷关,为魏函谷关城楼题写“天下为公”四字。1924年8月9日,鲁迅自陕西返京途中,曾游览函谷关。1938年10月朱德总司令路经函谷关奔赴抗日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