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卷粉与马蹄糕的特点与来历
卷粉与马蹄糕都是广州西关的风味小食。卷粉原名猪肠粉,因其形似猪肠而得名。猪肠粉的创始,见汉代《释饮食》《急就篇》等书所记:
“溲面而蒸熟之为饼,溲米而蒸熟之为饵。”又,“米粉经过浸沃黏合蒸熟,可制糕,摊薄可作粉皮。”可见制粉在汉代已大行其道了。
30年代之前的广州,猪肠粉往往在低价茶楼(俗称二厘馆),或街边小摊、小食店处出售的,是一种廉价食品。抗战时,广州泮塘乡有间小茶馆名酌荷仙馆,以制卷粉出名,初时用猪肠粉卷油条,别开生面而得食客赞赏。继而有茶客在附近市场购肉片、猪肝、鱼片等食料,至馆中要求卷入粉中而食。泮糖卷粉由此传播远近。后来又有莲苑茶寮(在泮塘路边,以竹棚瓦盖建成),也以此制作小食,推广开来成为名点了。
至于马蹄糕,是20年代的泮塘乡人,以马蹄(荸荠)磨烂混入米粉中蒸糕而成,再用镬煎,吃时清甜爽口,风味独特。那时,小贩肩挑马蹄糕担,沿街叫卖,即煎即食。有的还附卖一种叫震震糕的,是以马蹄粉、澄面等蒸成,也很得食客喜爱。
酌荷馆老板见此,也用马蹄粉蒸糕,用新方法蒸出软韧可口的马蹄糕,生意便更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