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桂顺斋糕点的来历
说起桂顺斋,天津人没有不知道的,它是饮誉津门的清真糕点,每逢年节,桂顺斋门口总是排起长长的队伍,各种美味糕点供不应求。天津桂顺斋糕点铺是天津老字号,创办于1924年,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
1919年,桂顺斋创办人刘珍从北京来天津。刘珍遵守伊斯兰教义,做买卖讲究诚实,从不弄虚作假,不但对小吃、甜食的质量要求严格,而且对顾客以诚相待,笑脸相迎,使人们乐于购买,生意越做越好。他对店员严格要求,不准抽烟喝酒,不准赌博冶游,更不准欺骗买主。顾客不论老小,一律热情接待。那时桂顺斋门脸小,人员少,但内外整洁,井井有条,货真价实,卫生良好,吸引顾客光临。1926年,刘珍、李焕章以所获利润扩大经营,从北京聘来三位制作宫廷甜食的高手孟茂、安旺、吕春荣,此三人技艺高超,制作出来的京式糕点有独特风格,至此桂顺斋的小吃及糕点品种增多,有满汉饽饽、萨其玛、白蜜麻花、蜜供、排岔等品种。这些糕点做工精细,小巧玲珑,真材实料,色、香、味俱佳,受到普遍赞誉。
宫廷萨其玛采用蛋黄和面,切成细丝,先用清油小火炸熟,再用蜂蜜、砂糖制糖浆,堆积成块,上加青梅、葡干、瓜仁等优质佐料,讲究“飞毛扎翅”“堆山起窝”,与现在市场上紧压平板型大小相同。萨其玛即满语“堆集美味点心”之意。
20世纪20年代中期,天津繁华中心转移到法租界二号路至六号路一带,那里先后兴建了天祥、泰康、劝业商场,又有春和、北洋、中国、光明等剧场和影院的开设,游客日增。刘珍认为在此处设立糕点铺必能畅销,乃于1937年在天增里前面(即今和平汽车站对面)增设桂顺斋分店,称为下号,芦庄子本店为上号,分别是设前店后作坊生产糕点,保证销售。
桂顺斋兴业起家的汤圆,采用自选优质江米,自己加工精碾成粉,汤圆馅也仿效北京宫廷风味,其成品什锦元宵选料精良,以桃仁、芝麻、果仁、松仁、葡干加以各种鲜果、蜂蜜调制,除传统的橘子、香蕉、菠萝、红果、可可外,后又增添麻酱、黄油、枣泥、黄油、豆沙等近15个品种,外观细白,入口滑爽,具有绵、黏、香、甜之独特风格,因而脍炙人口,深受欢迎。桂顺斋精心研制的各种清真糕点具有酥、香、松、绵、软、亮、甜等特点,于是名声远扬。1944年桂顺斋又在日租界福岛街(今多伦道)开了第三分店,营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