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吃饭喜欢有“四菜一汤”?
1949年10月1日傍晚,中共中央在北京饭店设宴招待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的中外贵宾,史称“开国第一宴”,这次国宴是“豪华”的八菜一汤。但之后,周总理定下规矩,要求以后的国宴标准为“四菜一汤”,这一标准延续至今。而民间点菜的时候也习惯四菜一汤的搭配,这四菜一汤的标准又是如何来的呢?
据说四菜一汤的标准起源于朱元璋。相传,朱元璋刚登基没多久,由于多年战乱和天灾,百姓生活艰难,但达官贵人们的生活仍然奢侈,整日花天酒地。朱元璋本是农民出身,对于这种浪费行为十分不满,于是他和马皇后商量了一个办法。
在马皇后生日那天,朱元璋大宴群臣,满朝文武都准备了十分贵重的礼物来祝寿。大家本来还期待着吃皇宫的美味佳肴,可是菜端上桌,第一道菜居然是烧萝卜,大家面面相觑。朱元璋夹起一块萝卜,说:“萝卜是好东西,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愿众卿上街后,百姓喜笑颜开。”大家看皇帝都已动筷子,也先后拿起筷子,吃起了平常根本不屑一顾的萝卜。第二道菜上来了,是炒韭菜,朱元璋说:“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愿国家在众卿管理之下长治久安。”第三道菜和第四道菜上来了,是两碗青菜。朱元璋说:“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愿众卿像青菜一样两袖清风。”最后上的是一大碗小葱豆腐汤,朱元璋说:“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愿众卿像小葱豆腐一样清清白白。”众大臣都纷纷称是。之后,巷子里流传开了这样的民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长治久安。小葱豆腐一青二白,太祖廉政百姓喜欢。”而四菜一汤的点菜规制也因此成了官员招待宴请的风尚。
据《清稗类钞·饮食类》记载,清代中晚期宴客标准即为“四菜一汤”。四菜是荤素各半,汤为荤素混合。一般情况下,二荤多为粉蒸鸡和炖鲫鱼,或炒肉片和炒鸡蛋;二素常是炒豇豆和粉丝豆芽。汤则是以冬瓜为主的火腿冬瓜汤或鸡丝冬瓜汤。主食一般为馒头、花卷,没有米饭,并且饭桌上备有公碗公筷公匙,作为取菜、汤之用。
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点菜也形成了固有的习俗。比如待客用的菜肴一般都要点双数,不点单数,取的是好事成双之意。在河南的某些地方还忌讳点三盘菜和八盘菜,因为当地流行着“三个盘子待鳖,八个盘子待三八”的说法。另外,除了数目外,其他的菜品安排也有忌讳,如有的地方在客人上门时会上荷包蛋,但一般都会打四五个荷包蛋,而忌讳打两个荷包蛋,因为客人会认为你在骂他“二蛋”(糊涂蛋)。
而四菜一汤中这个汤究竟算不算菜也有争议,如果汤算菜的话,那么四菜一汤就为五个菜,成了忌讳的单数,而如果不算菜的话,人们有时也点三菜一汤。2008年8月8日中午,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为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各国政要举行的国宴菜品为荷香牛排、鸟巢鲜蔬、酱汁鳕鱼和瓜盅松茸汤,这里严格说是三菜一汤;而2009年11月18日,招待奥巴马的国宴上的菜品为彩色综合冷盘、中式牛排、清炒茭白芦笋、烤红星石斑鱼和翠汁鸡豆花汤,这又可看作是四菜一汤。然而不管汤属不属于菜,是三菜一汤还是四菜一汤,这种提倡节俭的理念都值得深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