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和远古先民的“结绳记事”有关系吗?
中国人把打结打出花样来,就是独具特色的“中国结”。看似复杂曼妙的结,实际上从头到尾是由一根绳子编制而成。一根长长的红绳在人们手中经过绾、结、穿、绕、缠、编、抽,就神奇地被编成了各种形状。别看如今的中国结已经发展成一门独特的编织艺术,其实,在远古的时候,打结这门手艺可是人们必须掌握的生活实用技术。
中国人很早的时候就学会了打结。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距今约三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人们就发现了以骨头做成的“骨针”,说明那个时候的人们已经熟练使用绳线,这是打结的必要条件。当时用于记载的文字还没有出现,人们怎么记录事情呢?原来,每当有一件需要记录的事情发生,人们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大事打一个大结,小事打一个小结。有时候甚至还要以绳结数量的多少来记录复杂不同的事情。“结绳记事”在文字产生之前的远古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战国铜器上所见的数字符号都还留有结绳的形状。可是每个结都一样的话,时间一长,人们的记忆难免产生混乱,于是人们想方设法将绳结打出不一样的样式来,这便是人们打绳结的源起。
中国人对打结情有独钟。自古以来,绳结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见到踪影。古时候人们的衣服没有扣子,只好用两根短绳子将衣服系在一起,后来人们为了美观,别出心裁,渐渐地将这个结越打越好看,于是也就有了各式各样实用美观的扣结。除了穿着,古人还有佩戴玉佩或印鉴的习惯,因此在玉佩上面或印鉴背后都留有小小的圆孔,以便人们将这些玉佩或印鉴用绳子系在衣服上,打上好看的装饰结。如果配带成串的连环玉佩,则更需要高超的编串艺术。不仅如此,古时候女子的装饰物上,也经常有美丽的蝴蝶结,并且香囊、窗帘、帐钩、扇坠上,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绳结;同心结更是男女之间用来传递爱慕之情的信物。
绳结的用途如此广泛,无怪乎人们渐渐将其当成一门独特的艺术进行研究与传承。远古人们结绳记事的时候,绝不会想到千百年之后,一根小小的绳子在人们手中变幻无穷,成为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独特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