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站(奉天驿)的建筑风格是怎样的
奉天驿,即今沈阳火车站。它与以其为中心的周边一系列欧式建筑一样,是日俄战争后的侵略产物。
1899年,侵占东北地区的沙俄军队把铁路修到了沈阳,并在今天沈阳站北1.2公里的位置(老道口附近)修建了一座简陋的俄式青砖平房作为站舍,这就是最早的沈阳站。它当时的名字叫“茅古甸”,是满语中奉天“牟克敦”的译音。1905年,日本战胜俄国并签订《朴茨茅斯条约》,接管了俄国建造的东清铁道南线,将其改名为“南满铁路”,并于现址修建了这座火车站。由于原站舍过于简陋,不能满足日本的侵略野心,于是受日本政府扶持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于1909年,在今沈阳站的位置建起了一座奉天驿新址。据记载,日本人称奉天驿是“投巨资而建”,当年日本人在今沈阳站站前广场上还举行了盛大的搬迁仪式,来庆祝自己新侵略工具的落成。
沈阳火车站及其周边建筑群的风格被称为日本辰野式洋风建筑。辰野式建筑由来于日本建筑师辰野金吾。日本明治维新后实行全面欧化的“文明开化”政策,引进了一批西方建筑人才。深受西方建筑艺术影响的辰野金吾,又游历了人文主义的发源地意大利与法国,深受维多利亚风格建筑和古典自由主义建筑影响。回到日本后,他设计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其后期的建筑风格,传承了同时具有哥特式风格和田园民居风格的“安妮女王风格”的建筑特点,但又更多地融入了古典体系的文艺复兴风格。辰野式建筑风格,其重要特征就是红砖墙配以白色石材环绕墙身,笔直的立面再配以半圆形屋顶。抛弃了宫廷石造的威严与庄重,给人一种热闹且欢快的世俗感官气氛。在街角处理上,往往使用塔楼,以强化街角的存在感和强调性,从功能和感官上都有着实用意义和视觉突出意义。东京丸之内火车站就是辰野金吾晚年的巅峰之作。
沈阳奉天驿的建筑师太田毅和吉田宗太郎就是辰野金吾的学生,他们也是辰野式建筑风格的继承者。奉天驿的站舍为两层高的红砖建筑,洋红色楼体,灰绿色穹顶。一楼作候车室用,二楼作为旅店。奉天驿的建筑风格在辰野式建筑风格的发展历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与周边同期建筑悦来客栈(现医药大厦)、共同事务所奉天铁路公安段(现沈阳饭店)、奉天铁路事务所(现沈阳铁路宾馆)等共同构成了整个奉天驿红砖建筑群。
奉天驿是当年奉天满铁附属地城市规划的中心和原点,从这个原点出发的三条放射性轴线,就是当今的中华路、中山路和民主路,有人戏称这几条路构成了日本的“本”字。不过,以奉天驿为原点的城市规划打破了沈阳中式城墙古城的封闭模式,开启了沈阳城市发展的近代化之路。
沈阳站于2013年完成升级改造,现为特等站,同时开放东、西两个广场,采用高架式候车室,是沈大铁路、沈山铁路、沈丹铁路、沈吉铁路、哈大高速铁路、沈丹高速铁路等多条重要铁路的交汇点,是东北地区客流量第二大的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