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草
艾草在天津被叫做“蒿子”,每到端午时节家家户户就会把艾叶和菖蒲买回家。因为以前人们大多住的是平房,所以一般会用红布条把艾草系好,绑在门把手上或是挂在大门的门环上。现在,人们多是将艾草插在门楣上。
艾草之所以在端午节这么受欢迎,是因为五月时节正是春夏交替之时,这个时期雨水多发,气候温暖潮湿,于是很多蛇虫鼠蚁便开始出来活动,极易咬伤人,特别是小孩子。而艾草的气味特别,对驱除蚊蚁蛇虫十分有效,并且艾草一向是避邪保平安的象征,所以插艾草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天津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风俗之一。
不过,艾草为什么能驱邪保平安呢?
相传,唐朝时期,黄巢起兵造反,民间有传闻,凡其所到之处皆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以老百姓一听到黄巢要来,就纷纷收拾行李,携妻抱子去逃命。
有一年五月份,黄巢的军队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在城外巡查时,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裹,一手牵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一手却抱着个年纪大的男孩。他很奇怪,便下马派人询问妇人要去哪里?妇人答道:“听说黄巢的军队就要攻进邓州了,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只剩下我们这些老弱妇孺。待军队进城定不会放过我们,还不如早早离城去逃命。”黄巢又问她:“那你为何手上牵着小的,怀里却抱着大孩子?”那妇人又回答道:“我怀里这个是我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上牵着的才是我的儿子。我知城外也是兵荒马乱,万一不幸遇上紧急情况要逃命,我宁可抛下自己的亲生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这根独苗。”黄巢听后十分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你且快快回城去,把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妇人听了话,半信半疑地回了城,照他所说的做了。不仅如此,她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城里的其他人,于是家家户户纷纷效仿。第二天也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节,邓州城破,黄巢领兵入城,只见每家每户门上都挂上了艾草、菖蒲。为了遵守诺言,黄巢只得领兵离去,全城得以幸免。
由此,艾草便成为了驱邪避难、逢凶化吉的象征。每到端午,人们在打扫庭院的同时,都会插好艾草,以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