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为什么喜欢“绝食”?

印度人为什么喜欢“绝食”?

在印度历史上,关于“绝食”的记载有很多,绝食是印度民族的一大特色,但这种绝食并不是狭义上的不吃东西,而是印度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古代的印度人绝食,多数是因为宗教信仰,用绝食来弘扬教义。在佛教经典中记载着:“骨构成形骸,附以血肉,然后藏匿于衰老与死亡,傲慢与虚伪中。”婆罗门也有相同的看法,在印度教的经典中,认为“解脱”是自我从形体中的解脱。印度的另一个宗教耆那教也认为,“解脱”是形体的腐朽。

这三个宗教都是印度宗教的代表,从他们的教义上可以看出,他们一致认为躯体是精神的桎梏,所以他们蔑视肉体,而对肉体最有效的摧残就是绝食。因此,他们都选择以绝食为手段,来达到灵魂的自由。

在印度的宗教中,绝食还是对教徒的意志以及虔诚信念的考验。因此,绝食曾一度被宗教神圣化,变成通向最高精神境界的必经途径。比如耆那教认为,如果人绝食而死,就可以以最纯洁的状态进入天国。据耆那教经典记载,孔雀王朝的旃陀罗笈多在晚年把皇位让给他的儿子,自己则成为一名苦修者,跟着耆那教徒一起去了南印度,并在那里用正统的耆那教方式修炼,最终选择用绝食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印度历史上,很多人还以绝食为武器,来反抗暴政、解决问题。印度历史典籍里记载着一位高僧,他为了给死囚伸冤,选择以绝食为手段来感召国王。但是,刚愎自用的国王却不为所动,高僧最终绝食而死,并在临死前告诉国王,不出一个月天国的判官便会把国王拉出去审判。结果,高僧的话果然应验了,不到30天国王便得怪病一命呜呼了。自此,绝食便成了很多人的反抗手段。因为对传说心怀疑虑,所以统治者也对绝食的人忌惮三分。

在印度历史上,圣雄甘地也曾用绝食的手段巧妙地为政治服务。20世纪30年代,甘地曾两次进行绝食斗争。一次是英国政府坚持对印度“分而治之”,提出贱民另外设立选区,甘地坚决表示反对,便用绝食进行抵抗。印度人民在甘地的号召下,也开始了反抗,甘地绝食三天后,英国便做出了让步。之后,因为国大党内部的矛盾,甘地也有过一次绝食,以此来提醒国大党成员保持警觉,洗涤罪恶。

随着时代的发展,印度的绝食手段也不断发生着变化。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绝食成为印度很常见的现象。在路边的树荫下,常常可以看到用四根竹竿搭起来的小帐篷,下面有人躺在一张平台上,旁边的树上用英语和印地语写着标语,宣告他们绝食的目的。有些是工人反抗雇主,有些是为了解决家庭矛盾。

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绝食的方式由一个人绝食,变成很多人为了一件事轮班绝食。从这种方式的发展来看,绝食变得更加理性。很多工厂的工人为了反抗雇主的剥削和压迫,组织起来进行轮班绝食。对此工人们解释,绝食只是一种手段,他们希望通过绝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因为绝食而弄坏了身体或葬送了性命,都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他们还需要养家糊口。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39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