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桩,又名梅花拳,是立于桩上练习的一种拳术,也常用来作为基础功练习,是汉族传统武术拳种之一。梅花桩起源于明末,最初以家传形式流传于民间,到清乾隆年间始向外界流传。
梅花桩所用木桩,直径3-5寸,下半截埋在地下,上半截高出地面3尺3寸,桩与桩之间的距离前后为3尺,左右为1尺5寸。随着功夫不断增进,桩要不断加高,有的加高到5尺;也有人以砖块代桩,先在平砖上练习,再站横砖,进而站立砖。布桩讲究上应天象,下合地时,中合节气。如“北斗桩(又名七星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五行桩”“九宫桩”等。
梅花桩因立于桩上练习,故有别于诸拳。不同于南拳中的梅花桩拳套,其难度远非地面练习可比,练起来要求式正势稳,要建立严格的动力定型。梅花桩最适合两人以上的集体练习,众人围成一梅花状,忽开忽合,伸缩无定,饶有兴味。其套路除五式固定外,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活而不乱。梅花桩分大架小架两种。桩势分为五势:丹凤朝阳;大鹏展翅;二郎担山;猕猴攀枝;霸王卸甲。
梅花桩的步法有八方步和行步两种,首先八方步,也称群步。八方步又分大中小三种。小八方步是基础步法,运动中便于闪、转,伺机进击。中八方步和大八方步用以对付多个对手,快而不乱,进退自如,可取主动之位置,占有利之地形,进退随情,起落随形,变化有法,动静有术。行步则是有三法,即摆法、扎法、撤法。练梅花桩,应该注重五式桩步的静力练习,这有利于练出通身一体的摔打功夫。桩式还有开裆顺胯的特点,以加大髋关节的活动幅度,提高灵活性。练梅花桩要求用鼻均匀地做腹式呼吸。
经常从事梅花桩练习,对身体有良好的作用,可以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准确性得到改善,提高某些肌肉和肌群的弹性和力量,增强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