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拔步床?什么样的床要走八步远?
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位典型人物刘姥姥在逛大观园的时候,觉得什么都很新鲜,当她走到秋爽斋,见到“东边便设有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卉草虫的纱帐”。这里提到的拔步床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叫“拔步床”呢?
拔步床,形式上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的平台上,平台长出床的前沿,四角立柱,而且镶以木制围栏—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拼接成各式几何纹样(还有将床的围栏做成如同花园的月亮门、拱门等形状的),而床栏杆的装饰手法有髹漆、描金、螺钿、榫接、镶嵌等;也有的在两边安上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小廓,这样,拔步床看起来就像是栋小房子,空间增加了很多。随着空间的增多,拔步床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床的两侧可放些桌凳等小型家具、杂物等;前面浅廊里也可以设马桶;体量更大点的拔步床,甚至还可以设梳妆台。
为什么叫拔步床?有几个说法:一个说法是,“拔步床”又称“八步床”,意思是从床这头走到那头需要八步,这主要是体现拔步床的体量大,而它的实际形制没有这么夸张;另一说是,“拔步”的意思是迈步,就是抬腿,因为整个床体都架离地面,所以须向上迈步才能走到床边,这主要是体现拔步床的形制。
拔步床主要出现在明代晚期中国富庶的江南地区,因南方温暖而多蚊虫,因此在床上设床架。随着后来的演变,拔步床不仅体量上有变化,装饰上也越来越讲究,各种装饰工艺在拔步床上都能找到。上海潘氏墓、河北阜城廖氏墓、苏州虎丘王氏墓出土的家具模型都属于拔步床这一类。明代的房屋非常大,拔步床相对封闭的空间使人的安全感增加,私密性也增强了,这也是拔步床给人生活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