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柱黄连为何是贡品

重庆石柱黄连为何是贡品

黄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一般用于牙痛消渴、泻痢黄疸等症。但因产地各异,所以药性也有差异。那么,哪里的黄连才有最好的药用价值呢?黄连又是如何得名的呢?其实都要从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说起。

根据史料记载,唐天宝元年,石柱“上贡黄连十斤,木药子百粒”。古代皇家用药,自然选取上好的药材,因此,至少从唐代起,石柱黄连就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了。石柱黄连根条肥壮,质地坚实,肉色红黄,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因此成为贡品也就不难理解了。后世中,虽然再没有明显的黄连上贡记载,但石柱特产黄连却是天下知名。如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载:“时(忠)州领五县,唯南宾(今石柱)县产黄连。”清代乾隆年间的《石柱厅志》记:“药味广产,黄连尤多,贾客往来,络绎不绝。”可见石柱自唐以降,黄连一直广有种植,并且行销天下。1989年,首届中国道地药材学术研讨会上认定石柱黄连为道地药材。而所谓道地药材即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这些药材一般出自气候土壤等适宜的地方,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炮制考究,具有突出的疗效。石柱黄连主要产自石柱县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的原始森林内,拥有黄连生长需要的优质水质和土壤条件,因此使得石柱黄连成为举国知名的黄连生产基地,1954年还被列为国药。1991年,石柱还获得国家农业部投资建立了国家黄连GAP示范基地,黄水镇也建有中国最大的黄连交易市场。

而黄连得名也要从石柱黄水镇说起。据说很久以前在黄水镇有一姓陶的医生,不但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他平时在家坐诊,若有危重病患也出外行医。他自己家里有个药圃,专门种植药材以供平时之用。他家中只有幺女一个,自己外出时无人看顾药圃,于是便请了一个叫黄连的帮工来照顾。

有一年,幺妹外出踏青,在山路上看见一种野草,叶边如锯,黄绿相间,拔起来草根形似鸡爪,想想父亲平日爱侍弄花草,于是便带回家中,交给黄连种在院子里。不久,陶家的药圃里便有了很多这样的草。一次偶然的机会,黄连喉咙发疼,抱着试试的心态揪了那棵野草的几片叶子嚼在嘴里,不想过了一个时辰竟然不疼了。后来,陶大夫外出行医多日不归,正好幺女生病,满身燥热,吐泻不止。就在束手无策之时,黄连突然想起那根野草,便连根带叶拔出来然后熬煮成汤,让幺女喝了下去。没想到,喝完不久,症状竟然减轻了。陶大夫回家后对黄连大为感激,为了纪念这位帮工,便将此药命名为“黄连”,从此也就知道了黄连有清热燥湿的功用。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453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