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长春路与长春市有什么关系
长春路在五华山以南,原东起北京路西至正义路,长1.2千米,明代形成街道,明清时全路分为五段。20世纪50年代因为长春观、长春坊、殷春楼(大东门城楼)皆含长春之意改称长春路,寓意昆明四季如春。
1998年,在贯通人民东路、人民西路的城市道路建设中,将长春路和武成路大部分改造拓宽、拉直,改名为人民中路。昆明人都知道昆明有条“人民中路”,却可能忘了,它曾经的名字是长春路和武成路——两条路都是几百年来形成的昆明繁华之地。
而长春路并不是一开始就叫长春路,它曾有过很多名字:
早在元代,五华山还是满山大树,盛产今天已经成为保护树种的秃杉。昆明人在这里砍树加工木材,街上满是树皮,因此,由象眼街至兴华街一段,得名“树皮坡”。
明朝初年,道士刘渊然来到昆明,在这里建立了道观“长春观”,由此,中国道教门派里一个重要的派别“长春派”在此开宗立派,由正义路至象眼街这一段路也就得名“长春坊”。
到了清代,这里又成了昆明城加工皮革的作坊云集之地,生皮制成熟皮,地名一变,成了“熟皮坡”。
再往东走,就是昆明城的东门,大东门,系1382年沐英修建的昆明6座城门之一。高4层,城门叫咸和门,城楼名殷春楼,位于今人民中路与青年路交叉口处。通往东门的这一段,兴华街至小花园,就叫大东门正街,以旧城大东门得名。
又因为大东门的正式名称叫咸和门,出了门再往东一段,小花园至北京路,得名咸和铺。
民国时期,因这几段路都连在一起,政府干脆把整条路连在一起取名为“绥靖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绥靖路的名字被改为长春路。
由此可见,长春路与长春市并没有任何关系,就像之前的其他名字一样,只是在特定时期老昆明人对它象征性的称呼而已。虽然如今的人民中路高楼大厦林立,但少了许多人情味和原生态,过去的长春路印象仍深深刻在许多老昆明人的脑海中,算是老年人的怀旧情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