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糕是外地嫁来的媳妇发明的吗
崇明糕,顾名思义,就是崇明岛上的一种糕点,是当地著名的土特食品之一。
关于崇明糕的来历,据说曾是旧时农民向灶神祈福的食品:古时候,崇明岛中部的一个地方,因为常年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而收成不好。有次将近年关,一位由江南北嫁到崇明岛的年轻媳妇,按照自己娘家腊月二十四需要进行祭灶的习俗,动员四邻的乡亲在这天用米粉加糖、红枣和赤豆等辅料,蒸成了一种又糯又甜又香的点心,并以此来祭灶神。说也奇怪,从此以后,崇明岛中部的那个地方再未受过灾害的侵扰,还成了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吉祥地。于是崇明糕便这样流传下来。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即使生活再不富裕,崇明岛的村民还是会一到农历新年,便家家户户都蒸上几笼米糕,这才算过年。从腊月二十七八至大年夜,无论你走到哪户人家,都能看到一幅热气腾腾的蒸糕景象:女人们围着竹匾(一种用竹子编成、专门用于承放谷物的盛具)掺和米粉、糖、赤豆、红枣等原料,男人们则将已经掺好的“糕料”一层层地洒在糕蒸(蒸糕的器具)里,一个小时左右,热气腾腾的年糕便可以起蒸、倒扣在饭桌上了。那股股热气,那阵阵糕香,瞬间便在寒冷的冬天弥漫到整间屋子,而且还会透过门窗一直飘向院外。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农村里过年蒸糕,用的主料通常不过是白米粉和高粱粉,只掺入少量的糯米粉,并用红糖、白糖和赤豆等当辅料;如今可不同了,米糕的主要材料已经变成了糯米粉(也有黑糯米粉),辅料除了以前常用的,还加入了蜜饯、核桃仁等高级食材,所以做出来的崇明糕可谓又糯、又香、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