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湾飘色的起源与特色

广州沙湾飘色的起源与特色

沙湾飘色兴起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一带。它结合材料、力学、音乐、造型、装饰等工艺于一体,在结构上,则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色柜,色柜是活动的小舞台;二是色梗,色梗是支持用的钢枝;三是扮演“色”的演员,分为两种角色。坐在色柜上方的叫“飘”,由3岁左右的小孩子扮演;坐在色柜下方的叫“屏”,一般由10~12岁的小孩扮演。通过色柜与演员之间的连接,沙湾飘色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此来表现某个民间传说或者戏曲故事的片段。

沙湾飘色的起源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明代时期沙湾人李路远在云南做大将,当时云南有两族人因争夺朱元璋始造的北帝塑像几乎要发生械斗,多亏了李路远从中斡旋,双方重修旧好。两族族人为了感激李路远的帮助,就把北帝塑像送给了他,他带着塑像回到沙湾后,每逢北帝诞辰,都会抬着它出游。再加上舞龙、书会等传统节目助兴,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沙湾飘色。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沙湾飘色是清代粤剧艺人李文茂初创的。相传李文茂曾经参与太平天国起义,起义失败后使得清廷大为震怒,下达了不得观看粤剧的禁令。当地的群众想看戏而不得,于是李文茂想出了一个规避的法子:他让小孩子扮演成戏曲中的人物,抬着他们在各个村落游行。这种类似演戏又不是演戏的表演方式,发展到后来就是现在广州人熟悉的飘色了。

沙湾飘色共有100多板,每板造型都有对应的故事情节,例如六国大封相、刘邦斩蛇、精忠报国等。它色彩艳丽、造型大方、装置奇妙。飘色巡游时,伴着八音锣鼓的鼓点音节,大家以统一的步伐行进,整版飘色起伏悠扬。色梗上可爱的孩子做出各种逗人喜爱的动作,令观众赏心悦目。

如今,沙湾飘色已经成为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广州人通过创新,又改编出不少内容贴合现实生活的故事,例如为国争光、锦上添花、青云直上、赛龙夺锦等。每当逢年过节、招商联谊等,沙湾飘色便会上街出游。目前,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先后到过香港、佛山、中山等地,被人们誉为“南国奇葩”。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387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