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过中秋有哪些传统习俗?
每年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天清如水,月明如镜。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有赏月、拜月、吃月饼等传统习俗。人们合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在广州地区,“中秋节”俗称为“月光诞”。除了全国各地通行的习俗外,广州人还准备了不少独特的节目呢:
◎ 树中秋
“树中秋”又称为“竖中秋”,意指将彩灯高竖。每逢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用竹条扎出形态各异的灯笼,包括鱼龙灯、鸟兽灯、花果灯等,还有人将灯笼做出“贺中秋”的字样。夜幕降临后,人们在灯笼里点燃蜡烛,把它们挂在竹竿上或露台上。彼时满城灯火,与天空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以此来庆贺中秋。
◎ 耍禄仔
耍禄仔是在广州儿童之间流行的一种游戏。孩子们在柚子壳上雕刻出图案,中间放上小蜡烛,然后提着柚子灯沿街穿行,一边奔跑一边唱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这首歌,就叫做“耍禄歌”。
◎ 拜月光
广州人吃完中秋团圆饭后,会在家里摆上各式果品举行“拜月光”仪式。贡品除了月饼外,还有芋头、石榴、莲藕、柚子、田螺等。芋头象征阖家团圆,石榴象征长寿吉祥,柚子则象征着希望月亮给予家庭护佑的美好愿望。拜月光的地点,一般是在天台或者家门口。焚香礼拜完毕后,大家就围坐在一起,分吃贡品,畅叙天伦之乐。
◎ 追月
“追月”是指八月十五过去后,人们兴犹未尽,于是在次日夜晚,再次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聚餐、赏月。在清人陈子厚所著的《岭南杂事钞》序中,就曾写到过这种风俗:“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