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花鼓戏有哪些特色?

长沙花鼓戏有哪些特色?

◎ 声腔

长沙花鼓戏的声腔分为“川调”“打锣腔”和“小调”三大类。“川调”和“打锣腔”被称为“正调”,因为其有较固定的声腔格式、旋律特点;“小调”主要来自民间音乐如民歌等,因此其曲调旋律、节奏、调式的变化都较大,基本上各自保持原来的民歌结构。

◎ 伴奏

长沙花鼓戏的伴奏多用丝竹乐器,民间称它为“弦子腔”。“弦子腔”同样受汉调皮黄影响,逐渐向板腔音乐靠近,也有一流、二流、三流、导板、哀子、四腔哀子、吟腔、梢腔等,在音乐中属于“曲牌联缀体”,联缀的方法是根据塑造形象的需要和保持唱腔布局统一协调的要求,将同一基调的多支曲牌联接起来。

长沙花鼓戏的伴奏乐队,根据文、武场面各有不同。文场有大筒、唢呐,大筒是主要乐器,形似二胡,以竹筒蛇皮制作,伴奏时用于托腔保调;唢呐分大唢呐和小唢呐,主要用于吹奏过门。武场有堂鼓、大锣(苏锣)、大钞(汉钞)、小钞、小锣和“可子”(长方形的梆子)。

◎ 角色

长沙花鼓戏的角色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从“两小”(小丑、小旦)到“三小”(两小加小生),再从“三小”发展到如今的以“三小”为主,但生、旦、净、丑诸行角色并存,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 行当

现在的长沙花鼓戏,由过去的“三小”增至十多个行当,有官衣袍带、罗帽雉尾,生、旦、净、丑等,并吸收了大剧种的毯子功和把子功,增设了武戏。

◎ 地方特色

长沙花鼓戏是由长沙一带农村的山歌、民间的小调及本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成的,因此,它的对白和唱词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民谣、民歌、俗语、歇后语中提炼出来的,甚至也会直接用生活语言,十分通俗易懂。它的表演也吸取了民间歌舞中的扇舞、手巾舞、矮子步、打花棍、打酒杯等,又源自普通百姓劳动生活中的一些日常动作,比如犁田、使牛、推车、砍柴、绣花、喂鸡、纺纱等,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和乡村特色,因此在民间也深受好评。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383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