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俗大全 绝技风俗 正文 下一篇:

长沙花鼓戏曾经愈禁愈火吗?

长沙花鼓戏曾经愈禁愈炽吗?

在清光绪年间,长沙盛行“灯戏”,根据史书记载,“湘中岁首有所谓灯戏者,初出两伶,各执骨牌二面,对立而舞,各尽其态”。这里描绘的,是花灯、地花鼓一类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最初的长沙花鼓戏,就是在这种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再融合了乡间的劳动山歌、走场牌子和戏曲音乐发展起来的。正因为长沙花鼓戏诞生于民间,取材于民间,表演的内容也十分贴合老百姓的生活实际,因此,长沙花鼓戏深受长沙百姓的热爱,有着很牢固的群众基础。

长沙花鼓戏因为其部分表演内容在封建社会被认为是不雅的,因此曾经被统治者认为是淫戏,禁止演出。1909年(清宣统元年),长沙城内曾经贴有禁演花鼓戏的“四言训示”:“省垣首善,敦俗为先,淫戏卖武,谕禁久宣”。一旦花鼓戏的演出被官府发现,就会对戏班和艺人进行严肃的惩罚,比如说捣毁他们的演出用具、让艺人游街甚至坐牢,可谓惩罚甚严了。尽管统治者严令禁止进行花鼓戏的表演,但长沙花鼓戏反而愈禁愈炽。《醴陵县志》中曾有这样的记载:“采茶一名花鼓,政府以其导淫,悬为历禁,然农村往往于新春偷演,禁不能绝”。为了躲避官府的耳目,人们选择在郊外、农村等较为偏僻的地方进行花鼓戏的演出,演出的舞台也常常是就地取材,用一些草杆搭起来的,虽然简陋,但是观众人数仍然很多。因此,长沙花鼓戏的戏班曾被人们称为“草台班子”。民国以后,当局对于长沙花鼓戏的禁令有所放松,因此,从这段时间起,长沙花鼓戏开始走向正规,1920年,花鼓戏班子“义和班”进入长沙正式演出。20世纪30年代时,又有一个“得胜班”来到长沙,深受好评,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可以说“得胜班”这个名字,成了当时长沙花鼓戏的代表。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383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