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流派艺术:戚雅仙创立的戚派

戚派是戚雅仙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戚派唱腔朴实流畅,深沉含蓄,简而不繁,通俗易学。戚雅仙的音域并不宽,但她根据自己音色醇厚的特长,充分发挥中低音区的唱腔旋律,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戚派唱腔不仅擅长表现悲剧情绪,也能创造出欢快、明朗的唱腔。如戚雅仙在1950年演唱的《婚姻曲》,就表达了解放后妇女挣脱枷锁获得新生的喜悦心情。演唱中,她采用快板慢唱的手法,把速度略放慢,曲调稍加小腔,突出字重腔轻,节奏较稳定,在唱法上,以短促的润腔收音,增加曲调的跳跃性,使音调富有活力。

戚雅仙的甩腔也很有特点。她的甩腔留有袁派甩腔的痕迹,又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特点,即常在最后三字运用自己的特征音调和润腔唱法组成甩腔。如《婚姻曲》中的“一生幸福断送掉”,对最后三字进行了加花扩展,“掉”字的拖腔又采用了切分节奏和断续腔的唱法润色。这是典型的戚派甩腔风格。

戚派唱腔的另一特点,是在平稳的旋律中常出现下行小六度的跳进音调,或六度下滑音润腔,以加强语调,渲染悲愤、哀怨、激动的情绪。尤其是“清板”起落分明,善于根据唱词语调和人物感情在唱腔音调、节奏处理、润腔唱法上巧妙进行多种细微变化。如《血手印》中“你不问情由开口骂”这段“尺调腔·慢清板”,王千金得知林招得蒙不白之冤,赶赴法场见最后一面,却遭到林招得责骂,唱腔开始“林郎——”是一声凄切哀怨的长“叫头”,在乐队衬奏一个“慢板”长过门后缓缓唱出“你不问情由破口骂”,前五字音调低沉哀伤,“破口骂”三字字位节奏拉开,“骂”字的落音尾腔以短促的下滑音装饰,唱句收尾韵味浓厚且有力量。最后两句形成唱段高潮,甩腔通过腔幅的扩展加花,使音调委婉曲折,起伏回荡。

戚派唱腔善于通过特征音调的变化发展,赋予传统老戏特殊的色彩,比如《梁祝》和《白蛇传》等经典老戏,在由戚派演唱时,由于特征音调贯穿其中,既充分抒发了人物的感情,又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色彩,显示了戚派唱腔的特点。

戚派传人有周雅琴、朱祝芬、周美姣、徐洁明、水小燕、吴丽敏、傅幸文、王菲菲、金静、王杭娟、朱蔺等。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345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