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俗大全 绝技风俗 正文 下一篇:

越剧流派艺术:范瑞娟创立的范派

范派是范瑞娟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范派唱腔音域宽,旋律起伏大,长句多,擅长运用抒情性较强的“慢板”展示各种人物的情感。起腔小腔和甩腔极具特色,常通过对尾音的装饰加花,或把伴奏的过门作为唱腔延伸的手法,使唱腔更加悠长深情。如《梁祝·楼台会》中“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这句起腔的三个腔节,尾腔都通过音调的加花扩展,使起腔幅度宽广,音调起伏回荡。《梁祝·十八相送》中“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回”这句的甩腔,音调由高而低,音量由轻而响,在“把家回”三字上,用越剧过门中同韵加花的手法,使唱腔连绵不断,生动表现了梁山伯抑制不住的内心喜悦。这是典型的范派甩腔。

1945年,范瑞娟在演出《梁祝哀史·山伯临终》时,与琴师周宝才合作,首创了越剧的“弦下调”,为越剧音乐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范派“弦下调”旋律性强,曲调抒情婉转。此后范瑞娟通过不断创新,拓展了这一曲调的功能,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感情和所处的环境,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弦下腔”。“弦下腔”一般擅长表现低沉、哀怨的情绪,但范瑞娟通过探索使其同样能表达欢乐的情绪。如《宝莲灯·对月思家》这段“弦下腔”,就吸收了“四工腔”明朗流畅的因素,显得明快而欢畅,加上唱词是长短句格式,在节奏上又作了多种变化,音乐节奏显得更加活跃。

范派另一大特色是在唱腔中不通过过门而直接转调。如20世纪50年代范瑞娟演出《梁祝·楼台会》时,在“今生难娶你祝英台”一句的末尾 “祝英台” 三字,连续运用了几个旋律有层次下行的小腔,音调哀伤低沉,紧接着在“满怀激情无处诉”这句唱中,直接由“尺调腔”转入“弦下腔”,旋律激越上升,强烈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绝望、愤懑和以死相抗的决心。这种艺术技法和内容紧密结合的表现方式是范派的独创。

师承范派的演员很多,有丁赛君、胡少鹏、高爱娟、陈琦、邵文娟、筱一峰、史济华、张志明、王少楼、方雪雯、章瑞虹、韩婷婷、成美华、陶雁、王柔桑、斯钰林等。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345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