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剪纸的发展历史与艺术特色

灵宝剪纸的起源和老子有关。那年,老子在函谷关著经,当地发生了瘟疫,很多人得了病。有一天老子的青牛吐出了一团东西(牛黄),老子把它分给乡亲们吃,人们吃了这个东西后,病很快就好了。后来,人们就在每年正月二十三用黄纸剪个金牛、药葫芦贴在门上,以避邪免灾。后来剪纸艺术逐渐形成,风格独特,图案别致,充满喜气。灵宝剪纸的风格主要是粗犷、简朴、生动、传神。作品远销西欧、澳洲等国家。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剪绿杨丝。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贴绣楣。”唐代诗人韦庄在《立春》一诗中,描述了古人春节时在院门上挂门笺的情景。门笺是剪纸的一种形式,好像旌旗一样,逢年过节挂在门上,用于驱灾避邪、招财纳福。但事实上,大多数剪纸则用于四时节令和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

剪纸是灵宝民间普遍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周朝时,某年春节过后,桃林塞(今灵宝市)瘟疫流行,百姓人心惶惶。因老子的青牛口吐牛黄医治了病疫患者,使他们恢复了元气,人们视青牛为救星。以后每年正月二十三,家家都用黄表纸剪金牛图贴在门上,意在避疫求吉、除恶压邪,“金牛图”成为灵宝剪纸的雏形。

灵宝民间剪纸中最常见的是窗花。汉、唐时期,妇女们就开始用金银箔或彩纸剪成各种花草图案,用来美化装饰生活。明、清时期,云头鞋面、小孩衣帽和妇女头巾等衣物服饰开始在剪纸作品中大量出现。在节日或者结婚时,剪些纸花贴在窗户与风门上,增添喜庆气息。建国后,灵宝剪纸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有众多业余爱好者,而且还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剪纸题材越来越广泛,并逐步发展为豫西民间装点新房及新娘嫁妆的饰品和专供欣赏的艺术作品。此外,剪纸艺术也不断渗入新的领域—舞台布景、商店橱柜、礼堂、建筑物上的装饰等,都有剪纸的影子。

在灵宝,每年腊月二十三以后,当地妇女就“放下锄头上炕头,拿起剪子剪虎头”。过春节布置房屋装饰农舍的窗花、顶棚花、门笺等,都要在年前剪好。因此,民间流传:“二十八,贴花花。”腊月二十八是个约定俗成的贴年画、贴窗花的日子。那些体现庆贺丰收、六畜兴旺、延年益寿、吉祥美好等愿望的剪纸,体现着农家的希望,使素朴的农舍焕然一新,不仅渲染了隆重、热烈的节日气氛,也使屋子的主人喜气洋洋、精神焕发。中国人喜欢红色,视红色为吉祥色。因此,结婚用的顶棚花、喜字花、嫁妆花等礼花,过春节贴的窗花无不是用红纸剪成的,且多用整张剪裁,不用碎纸拼凑。在人们看来,拼凑起来的礼花不吉利。

灵宝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可贵的是它能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如“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刘海戏金蟾”象征爱情的忠贞,“柿子和如意”表示四季如意、平安幸福,“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新媳妇怀里抱娃娃”表示“得子”等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民间的巧手剪纸艺人可以凭借她们的想象描绘出理想中的一切,以形传神,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借此表现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333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