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的歌舞音乐

台湾高山族是中国大陆南方古代百越人的后裔,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数千年来与大陆汉族移民共同开发建设宝岛台湾的历史长河当中,逐渐形成了富有自己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

高山族音乐有民歌与器乐两大类。民歌比器乐丰富,可分劳动歌、生活歌、仪式歌和叙事歌四类:

劳动歌是在农耕、狩猎、捕鱼及其他劳动中唱的,以农业劳动歌最多;生活歌分抒情歌、朗诵歌、讽刺歌、舞歌、酒歌、儿歌和催眠歌等;仪式歌分礼俗歌、祭典歌和巫咒歌等;叙事歌是以叙述历史来缅怀祖先和颂扬部落头领等为内容的传说故事歌。

高山族的乐器,主要有口簧、弓琴、竖笛、鼻笛、乐杵、竹筒、铃、裂缝鼓和龟甲等。

古代的台湾高山族舞蹈,往往都是以熊熊篝火为中心,群集饮酒,酒酣则歌舞并作,众多舞蹈者携手围成圆圈,边舞边唱,显示族群团结的力量,展现人们快乐的心情,舞蹈动作通常都是有节奏地跺脚、跳跃、摇身、摆手等。

台湾高山族是一个善于狩猎和捕鱼的民族,再现自己狩猎和捕鱼生产活动的舞蹈动作,就成了高山族舞蹈的重要内容。如高山族舞蹈中有先退一步,然后双脚向前跳去的动作,这些动作便是在模仿战斗中或狩猎时的进攻姿态;另外,双脚并拢半蹲,向前后左右跳动,同时双手下垂摆动或平举手腕的动作,也是在模仿各种围猎动物的姿态。

居住在海滨或岛屿上的高山族,舞蹈中则往往表现捕鱼的情景。如兰屿岛上雅美人的舞蹈中就有模拟划船的动作。

高山族舞蹈也有表现大自然的内容,如群舞时,双脚有节奏地缓慢向一旁移动,双手垂放在身体前方有节奏地轻轻摆动,仿佛一条大河滚滚流动。

明末清初,随着大陆汉族移民的到来,汉族的银饰、铜铃等装饰物又极大地丰富了高山族的舞蹈。早期高山族的民间舞蹈,手臂动作比较简单,有了银饰、手铃之后,舞蹈动作上便着意增多了手臂的动作,或摆动或甩动。如阿美人在跳舞时,腰与手足都挂铃铛,铿然作响,契合节拍,乐趣无穷。阿美人认为跳铃铛舞,可以逢凶化吉,带来好运和希望。

高山族舞蹈的动作比较简单,节奏特别鲜明,具有明显的原始舞蹈风格。高山族人将内心的喜悦全部倾注在歌舞之中,内在节奏体现于外部形体动作上,形成一种颤动的舞蹈律动特征,结实有力,具有一种天真烂漫、热情奔放的动人美感。

甩发舞是高山族雅美人原始舞蹈的遗存形式,雅美人生活在名为兰屿的海岛上,暖湿的海洋气候和充足的阳光,令雅美少女们体质健美,都有一头乌黑的秀发,并喜欢赤足走路。甩发舞是高山族雅美人的女子舞蹈,具有浓郁的海洋色彩。据说有祝愿父母长辈们健康长寿之意。

“发舞”可以和“杵舞”相媲美,同样显示出她们是海洋文化的主宰者形象。过去,由于民俗禁忌,雅美人妇女白天不跳舞,她们认为白天舞蹈被男人看到是一种耻辱,所以多在月夜海滩上跳舞。明亮的月夜,她们来到宁静的海边,聚集在铺满卵石的海滩上跳“甩发舞”。在美妙别致的表演中,彰显青春活力。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315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