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疍民春节习俗的特点与来历
福州的水上居民(一般称为疍民)的春节习俗最具特色。
水上居民于正月初二日起前后数日间,恒三五结伴,男女老幼皆有,唯以中年以下的女性居多,盛装携筐,由年长者率领。至市内各街巷,挨户歌唱小曲(不附任何乐器),称为“贺年”。受贺之家则予以少量的年糕等食物为谢。
贺年为水上居民主要习俗之一,非出于行乞,更非出于卖艺,唯由来已久,虽至为富裕与已迁至岸上的,每家最少总有一人参加,谓不若此,一年间难保此家平安无事。所唱之歌虽至俚俗,而音调和谐悦耳,且歌中所云又多与地方上习俗有关,故为人所尽能知。迎年以来,例必有新歌出现,并很快传播于地方上青少年男女之口。
此俗由来传说不一,其较可信者或与中古时代的民族斗争有关。即在蒙古族统治期中,福建这边有部分住民,因避免政治压迫,乃以水为家,置身船上,而与原先生活在水上的人共处。由于不能,亦未敢经常与住在岸上的亲友等通问,乃利用春节期间,以贺年为名,前往探视,所唱的歌,即是心里所欲言的话。听者亦能理会,其报以食物的用意亦同。最初,致贺之家只限于素所熟悉的,所唱之曲则因人而异。成为定例之后,几乎各家皆为相同。至其必以年长的人率带者。起初亦不外求其熟悉,嗣后此一作用亦失。他如谓一家必须有一人参加,否则会惹起灾殃,原意仅出于鼓励,而与迷信的行动无关。
清代此风甚盛,民初犹然。参加者多为装束入时,举动又至为潇洒的青年女性,所唱悉为新颖而至合音节的小曲。大革命时代此俗尚可见到,唯未届抗日战争发生就已至少,抗战胜利之后消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