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曹记酱驴肉的来历
驴肉,以其独特的风味受到人们的欢迎,天津曹记驴肉更是以其鲜嫩可口的味道而享誉津门,可是它的根源却在河北省冀县。冀县古称冀州,1931年才改称冀县。冀州曹记驴肉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以传统技艺和选用高级辅料(砂仁、肉蔻、丁香、肉桂等共16种)制作的熟驴肉,具有特殊风味,清香适口,因此受到冀州地区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当地人以“大饼卷驴肉”作为美餐而一饱口福,吃时先在饼上抹上着热即溶的驴膑子油,再卷上驴肉,实在是美味佳肴。
驴肉与其他兽肉不同,又经曹家精心制作,故其风味有其独到之处。其特点:色泽鲜,肉质细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涩,清香适口,回味无穷。
曹记驴肉的创始人是清嘉庆年间冀州官道李镇千户营村的农民曹某,一次他偶然在煮熟的驴肉上撒了一些五香面,一尝好吃,遂拿到集市上售,由于风味特殊,很受人们欢迎,于是他在农闲时就以此为副业,赚些钱贴补家用。传至其子曹老轩和其孙曹建功,他们父子都是有心计的人,在制作工艺上更是精益求精,悉心研究。他们求教于一位乡村医生,在辅料中增加了几味药材作为香料,不但异香扑鼻,而且有开胃提神顺气之作用。他们制作的熟驴肉在冀县出了名,成为美味食品,遂正式开店经营,店名和顺号。和顺号三个字人们不大知道,可是一提起曹老轩的驴肉来,就没有说不好吃的。曹家第三代曹建功在店里学习制作驴肉并送货,生意越做越火爆。
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冀县,并强占曹家多年经营的和顺号店铺建炮楼。因此,曹记第四代传人曹福堂和其三弟曹立海举家逃难来到天津。1940年曹福堂在天津北门外租赁了半间门脸,开始制售曹记驴肉。门口挂着木牌,上写“冀州曹记驴肉”,纯系小本经营,比一个摊贩强不了多少。最先光顾的是冀县来津的同乡,由于味道好,其他顾客也络绎光临,每天能卖30斤,生意日渐兴旺。但苦于地势狭小,没有发展的余地。后来曹福堂的儿子曹周信随同他的三叔曹立海另在东门里开设“荣祥曹记”饭馆,以独特风味的曹记驴肉为主,兼营冀州风味的依菜。曹立海早在冀县开业期间即好交际,人缘很好,他是个秃头顶,人们都喊他“曹秃子”。在战乱年代,家乡一些商号大都迁来天津,冀州帮在天津商界中颇有势力,冀、南、枣、深、武、衡各县的乡亲们都喜欢价廉物美的冀州风味,所以来饭馆就餐的顾客越来越多。吃的人多了,曹记驴肉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人们传称:“曹秃子的驴肉好!”该饭馆为了适应大众的需要,逐渐增添了焖饼、烩饼、豆腐脑、卤鸡等品种,驴肉日销量达50余斤,人员增到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