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龙古寨,有一种堪与“纳西古乐”媲美的声乐活化石——“八音坐唱”,又可称为“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八音坐唱被誉为“盘江奇葩”“凡间绝 响,天籁之音”及“南盘江畔的艺术明珠”。2005年,以南龙为代表的布依“八音坐唱”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八音坐唱,因使用直箫、牛腿骨、竹筒琴、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是流传于贵州西南部布依族聚居之地的传统说唱曲艺。据考证,流传下来的八音坐唱的曲目不超过13种,主要有《来去来》《戈然》《哥妹调》《拜堂调》《福满堂》等,因为曲调歌词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全由老艺人一代一代言传身教。
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口头文学、说唱艺术和民间音乐,主要表达布依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丰收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追求。演唱时,男艺人多采用高八度,女子则在原调上进行演唱,高音与低音相互冲击相互融合,让听众享受到一种异样的听觉盛宴。
相传,八音坐唱流传于南北盘江布依族聚居区可以上溯到唐代时期。《岭外代答·平南乐》中称:“广西诸郡,多能合乐,城廊村落,祭祀、婚嫁、丧葬,无一不用乐,虽耕田亦必口乐相之,盖日闻鼓笛声也。”元明时期,八音演唱借鉴了其他戏曲的特点,并加入了相邻民族戏曲的内容,大大丰富了其演唱内容。到了清代,“八音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所唱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