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唢呐公婆吹的兴衰历史:几度嘹亮,几度沉寂

据说,1929年毛主席在于都东门沙坝召开万人大会,“于都唢呐公婆吹”作为开场音乐“闪亮登场”;红军离开时,于都唢呐手们在贡江边列队,用“公婆吹”演奏《十送红军》,在激昂的唢呐声中,红军夜渡于都河,踏上了长征路途。

1981年至1991年的十年间,是于都唢呐最兴盛的一段日子。当时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或几个自发组织的唢呐班子。每个唢呐班子在旺季天天都有得“吹”,还涌现出许多“祖孙唢呐”、“夫妻唢呐”和“唢呐世家”。据统计,当时全县有唢呐手1000多名,人数和技艺都居江西省之首。

近年来,随着风俗的变迁,人们改变了红白喜事请“班子”的做法,唢呐艺人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少,收入越发微薄。一些唢呐艺人年事已高,年轻人又不愿意学这门手艺。和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公婆吹”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命运。为使这一古老技艺得以传承,于都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立于都唢呐研究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和老艺人进行资料整理和理论研究;每年组织一次隆重的唢呐大赛;在某些学校内举办唢呐培训班。如今,不少吹唢呐的年轻好手涌现出来。2008年6月,“于都唢呐公婆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知名度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91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