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艺术在我国一直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要说群众基础最为雄厚的地方,非江西赣南莫属。在赣南诸县各式各样的唢呐艺术中,最有特色的是于都唢呐。
作为于都唢呐的一种吹奏形式,“公婆吹”的历史也有1000年左右了。“公婆吹”主要由一支“公”唢呐和一支“婆”唢呐构成。“公吹”要比一般唢呐长30厘米左右,有七个孔,在喇叭口上节加5寸长的铜管,音色高亢嘹亮。“婆吹”比“公吹”还要长4厘米,有六个孔,在天心(唢呐的核心发音部件)处 加上一节2寸左右长的黄竹简,喇叭口处加5厘米左右的铜节,音色低沉浑厚。演奏时,唢呐手身穿彩服,视场景还要配上钹、锣、鼓、梆子等乐器一同演奏,形成“鼓板分明,粗细结合,高昂悠扬,音响协调”的艺术效果。“公婆吹”有很多绝活,冬天吹奏时,乐手手指不僵,夏天吹奏时,乐手可以连吹几个小时,喉口不干;有时迎亲行程几十里,翻山越岭,边吹边走,声音不绝。最令人叫绝的是“单手吹”和“换手吹”,单手举一支唢呐,四只手指灵活起落,吹一阵,换另一只手,曲不中断。“公婆吹”最盛行之地是于都县的宽田乡、禾丰镇、靖石乡、盘古山镇等地方,还辐射到了邻近的瑞金、会昌、石城等县市。在于都河畔,村头街尾、田间地头,无论严寒酷暑,“公婆吹”或欢快或哀伤的曲调总能丝丝入耳。
自古以来,唢呐就在赣南客家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于都当地有四句顺口溜:“七寸吹打拿在手,五音六律里边有。婚丧嫁娶没有我,无声无息蛮难过。”每逢嫁娶、丧葬、庆寿、庙会、乔迁、开张剪彩、参军等,都要请上一对“公婆吹”热闹助兴。丧葬时,“公婆吹”肃穆伤感、忧思凄凉;喜庆时,则欢快流畅,响亮昂扬,婉转生动。“公婆吹”的一唱一和,淋漓尽致地道出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没有唢呐,于都人的生活便缺少了一剂重要的调味品,显得干瘪而没有滋味。唢呐音色嘹亮纯净,与客家人纯朴率真的性格如出一辙,细腻委婉的唢呐声,轻易就能拨动客家汉子粗犷奔放的心弦。平日里,哪里有悠扬的唢呐声,哪里就有驻足聆听的于都人。千百年间,于都唢呐妙音传遍了四方,一声声唢呐承载着风俗人情,一声声唢呐记录了人们的笑与泪,一声声唢呐阅尽了世间的悲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