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业民俗的特点特征
手工业是一种“流动”的行业,虽然行业自身的习俗较少系统性和凝固性,俗规多随附当地的其他习俗,迎合了民间普遍的心理需求,但总体而言,仍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师承关系的系谱性
我国民间各行业的工匠在技艺上代代相传,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传统,这与他们师承关系的系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师徒关系的亲缘化(艺徒大多是工匠自己的子弟或亲戚),就是这种系谱性的典型表现。与此相关的就是工匠来源的地域性。如西安市的厨师被称为“勺勺客”,大都来自蓝田县;新中国成立前上海市服务行业操“三刀”(厨刀、剃头刀、修脚刀)谋生的工匠,则主要来自苏北扬州一带。这种某大城市某行业工匠来自某地的现象,在我国非常普遍。究其原因,与工匠艺徒大都来自农村,且多为师傅家族成员或亲戚不无关系。
(二)技术传授的封锁性
受师承关系的制约,加上工匠之间的激烈竞争,他们在技术传授上都相当保密,对非同一师承的同行,防范尤其严格。“祖传秘方”、“传男不传女”、“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真正老王麻花”,等等,无一不是这种技术封锁性的表现。像北京玉雕、南京铜锣、杭州张小泉剪刀、常州梳篦等的制作工艺,在以往均严加保密。
(三)生产活动的神秘性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工匠们由于机遇的难觅和命运的多舛,普遍比较迷信,他们往往求助于神灵的佑护。因此,各类工匠的生产活动大都具有神秘的性质,诸如对祖师的祈祷和祭祀、语言和行为禁忌、行话和隐语等。其目的,一是为了求得自身的安全;二是为了技术的保密;三是为了求得劳作的顺利和成功。至于通过祭祀希望能有较丰厚的收入,当然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