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黄婆或黄母)对棉纺织技术的贡献
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生于南宋末年淳祐年间,上海徐汇东湾村人。黄道婆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由于不堪忍受丈夫家人的虐待,决心逃出去另寻生路。
这时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黄道婆聪明勤奋,虚心向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浙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在当地大受欢迎,同黎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黄道婆在黎族地区生活了将近30年。但是,她始终怀念自己的故乡。在元朝元贞年间,她从崖州返回故乡,回到了乌泥泾。她回来后,就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在纺纱工艺上黄道婆创造了新式纺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因此这种新式纺车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在淞江一带很快地推广开来。
黄道婆除了在改革棉纺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以外,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比较先进的织造技术、热心向人们传授。
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18世纪乃至19世纪,淞江布更远销欧美,获得了很高声誉。当时称淞江布匹衣被天下,这伟大的成就当然凝聚了黄道婆的大量心血。
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巨大贡献,赢得了当地劳动人民深情的热爱和永久的纪念。黄道婆死后,大家举行了隆重的公葬,并且在乌泥泾镇替她修建祠堂,叫先棉祠。以后其他许多地方也先后为她修建祠堂,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这位棉纺织业的先驱者的感激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