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人为什么喜欢吃虫子:吃虫节的由来传说
世上的饮食有千万种,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见不到的。许多人谈虫色变,可是有些地方的人却特别喜欢吃虫子,甚至形成了固定的风俗“吃虫节”,比如居住在贵州省的仡佬族,就是这么一类爱吃虫子的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二,是仡佬族吃虫的日子。看他们的餐桌上:油炸蝗虫、酸蚂蚱、糖炒蝶蛹……一道道别具风味的菜肴令人惊奇。等家里人围坐一起后,大家长说一句:“吃,嚼它个粉身碎骨,吃它个断子绝孙。”于是,全家人痛痛快快地享用起来。看来,仡佬族人对这些昆虫是恨之入骨。关于吃虫风俗的由来,还有个传说呢。
传说在很久以前,仡佬族虫灾不断,粮食连年歉收,人民生活十分艰难。当时寨子里有个叫甲娘的妇女,见到这种情形,心里十分着急。有一年六月初二,她带着孩子回娘家,返回来的时候,眼看着路边田地里庄稼长势不好,一年的收成又要被害虫给糟蹋了,不由得悲从中来。她走到一个田埂边上,便坐下来休息。几个孩子没有别的可玩,便到地里捉虫子玩,不一会儿便捉了好几包。烈日炙烤下,一些虫子都被烤焦了,散发出一阵阵似烤肉的香味。甲娘灵机一动,想到自己正好从娘家回来没有带什么礼物,于是想干脆就拿这些虫子当礼物送给家人吧。
她召集孩子们,一起动手抓了好几包虫子,回到家中,加上作料把虫子炒熟了,分发给乡邻亲戚们吃,大家都觉得香气扑鼻。后来,这种做法传开了,大家都纷纷到地里捉虫子,制作成各种口味的食品吃。这样一来,地里的害虫减少了,庄稼又获得了丰收。出于对甲娘治理虫害的感谢,也出于对害虫的憎恨,人们将六月初二这一天定为“吃虫节”,甲娘去世后,人们还为她建了一座庙,就称为“吃虫庙”。
后来虫灾减少了,但仡佬族吃虫的风俗还是一代代流传了下来。每到六月初二这一天,村上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并且一路走要一路捉虫。村寨上还插着洒有鸡血的小白旗,表示对害虫的示威。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肉和酒,村寨里的男女老少,也要到田里捉虫,捉完虫之后带回家里做成各种小吃,与酒肉一起食用。吃完之后,还要齐聚到吃虫庙前载歌载舞,庆祝丰收。
除了仡佬族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也有吃虫的风俗,如哈尼族吃蚂蚱,布朗族经常食用蝉酱,傣族吃酸蚂蚁、竹蛹等,这些都是当地常见的昆虫菜。用昆虫做菜,在当地人看来,不仅可以改变口味,增加食物种类,而且可以大量消灭威胁农业生产的昆虫,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