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印度的“黑板行动”?

什么是印度的“黑板行动”?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在教育方面,它所取得的成就在发展中国家中算是比较突出的。在20世纪80年代末,印度就有将近200所大学和300多万在校学生。而且,印度科技人员的总数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尽管拥有这样的骄人成绩,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人口普查中,7岁以上的人口中,文盲的数量却将近50%,也就是说,印度有将近4亿人是文盲,这个数字在世界上也是排在前面的。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一些传统的宗教观念并不赞成国民接受所谓的教育,更不要说让中下阶层的人接受教育了。在这些宗教观点中,劳心者和劳力者的区别是根深蒂固的。在一些宗教人士看来,教育应该使这种区别更稳固,而不是消除这种区别。也正是这种观念的传承,在政府、教师和社会活动家们宣传扫盲、普及教育的时候,很多人都无动于衷,甚至表现出明显的排斥和担忧。很多人认为,教育一旦普及,就会让他们的孩子脱离印度原有的文化观念。在这些人看来,一些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接受教育,他们只需要学好一些手艺,子承父业就可以了。在这些观点的驱使下,印度的教育工作开展进度缓慢,文盲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了增加的趋势。

在印度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多小学设备简陋,根本没有所谓的教师。教师们上课的方式是,将黑板挂在一棵大树上,孩子们席地而坐,就这样学习知识。虽然印度政府要求实行一年级到八年级的免费义务教育,但是全国的小学辍学率依然很高。有一半的小学生还没有完成小学课程,就悄悄地离开了学校,有些孩子甚至根本没有进入过学校。

为了吸引农村和城市里的穷孩子去上学,消除文盲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印度政府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普及初级教育上,同时鼓励“非正规教育”和“开门办学”,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教育部门出台了“黑板行动”计划。

为解决穷孩子上学的问题,一些地方采取了送学上门的办法。印度一个名叫杜尔斯戴普的教育组织,致力于把教育送到穷困者家中的工作。这个组织采取的办法是,在印度的贫民窟附近组织孩子们玩游戏,让孩子们一边玩游戏,一边读书写字。这个组织的负责人认为,让孩子接受教育,并不是说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圣人,而是让他们受到一定的教育后,可以进入正规的学校学习。在这个组织工作的教师,除了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拼写和识字的方法外,还会带着孩子们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孩子们去火车站,教他们如何购买一张火车票等。

在“黑板行动”颁布后,印度又制订了一系列的扫盲计划。在很多教育者看来,虽然想要降低印度的文盲比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让更多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印度想要摆脱贫困,就必须通过教育提高人口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只有解决了教育问题,其他一系列问题才能得以更好的推进,社会也才能更好地发展。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42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