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东巴经与东巴文(哥巴文)

纳西族的东巴经与东巴文(哥巴文)

东巴经是东巴教的经书。这是世世代代的东巴,用竹尖笔或铜尖笔,蘸上用松明烟和酒、胶水、胆汁调制而成的墨,写在用树皮制成的厚棉纸上。

东巴经书的纸页看似树皮,长约27厘米,宽为7—8厘米。经文用“东巴文”或“哥巴文”自左至右书写,每页写三四行,每一行有二三个直线分段,有如逗号或句号。东巴经多为白底黑字,但也有白底黄字或黑底白字、黄字的。

封面多为彩色,除写明类别和书名外,有的还要画上一个代表书写者的东巴画像。

“东巴文”是纳西古老的象形文字。纳西话称“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标记”,即见木画木,见石画石。这种以图象方法写成的文字,共有2200多个文字符号。其文字特点有三:

首先,东巴文以表意象形符号为基础,包括象形、会意、合体、转意等字符,约占总数一半以上,例如,“太阳”为,“富”为,即仓中满粮冒气,而“麦”为,又转为“五谷”之意,等等。

其次,东巴文在象形符号基础上,发展了标音符号。例如,“村庄”为。则是由表意符号“房”和标音符号“雪”组成,读的音,是形声字,起假借作用。

再者,东巴文还以附加符号表意。常见的附加符号有:用点点表示繁多和繁色,例如表示人多为集;以单线表示声音,如表示人在说话;以交叉钱表示“争斗”、“商量”,如表示“械斗”,还有以黑点表示“大”,以多条线表示光和声。此外,东巴文还以字形的倒置,倾斜、折断、削减等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是“月亮”,为黑夜,为人在睡觉,等等。

“哥巴文”为音节文字,这是后世东巴弟子所创造和使用的。它的特点一是将“东巴文”简化,例如简化为,简比为×,等等;二是大量借用汉字,借用汉字的形和意。哥巴文笔划简单,一个字发一个音,比东巴文前进了一大步。它虽有2400多个符号,但重复较多,常用的只有500多字,字数少,字体不固定,标音不标调,同音和近音代替很多,致使真正掌握和使用的人不多。

在丽江及其附近的中甸、维西等纳西族聚居区,共有东巴经两万册左右,除美国收藏4000余册外,其余大多数在丽江及昆明等地有关文化单位,少数存于私人手里。

东巴经卷轶浩繁,按类别区分,有祭风经、开丧经、超荐经、祭龙王经、除秽经、求寿经、零杂经、卜算经,以及诵经与跳神规程经等几大类。

东巴经内容丰富,凡万物起始,开天辟地,人类诞生,山川地理,牲畜农耕,诸类物产,征战杀伐,家庭婚姻,风俗习惯,语言文子,天文历算,诗歌谚语,宗教,医药,民族等等,皆无所不包,因此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东巴经中的《崇般图》,记载了纳西人的创世纪史诗。它叙述的万物起源、开天辟地、人类诞生,与其他民族同类神话不同,独树一帜。如开天辟地,并非一两个神的功绩,而是九个兄弟开的天,七位姐妹辟的地。还有神禽神兽等所有神的力量,经过两次重大挫折,才建造了顶天镇地的灵山。后来,灵山的上下出现了妙音和瑞气;妙音和瑞气相结合成为白露;白露变成黄海,黄海生出大海蛋。最后,大海蛋才孵出了名叫“恨时恨仍”的人类第一代。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06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