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恋爱习俗:在“玩场”和对歌中相恋
许多彝族地区的青年男女都有自由恋爱的传统。如今,姑娘、小伙子在平日的下田耕作、上山打柴、放牧牛羊、集市赶街以及民族节日中结交爱慕后,便相约在“玩场”中进一步幽会恋爱。
夜晚,小伙子按照预先的约会,弹着月琴或吹着短笛、木叶,来到心上人的门前树下,呼喊姑娘。姑娘出来后,他们一起来到林中草地。他们烧起篝火,而后便围成圆圈唱歌跳舞。这伙人唱累跳累了,坐下歇息交谈,另一伙人“啊嗨”一声,又接上去唱呀跳呀……就这样,他们在“玩场”的娱乐中进一步相互了解,增进恋情。
每伍二月初九的“闹花节”,五月端午的“花街”,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这些民族节日更是青年男女择偶的好机会。
这时,有情人常常在对调子中相互问答,以歌传情。他们唱的:歌词,或为《梅葛》、《阿细的光基》等民族史诗中的婚恋歌,或为即:兴编同,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自己的情意。他们对唱的调子,有随着对象不同的村寨、环境、身份而变化的“相会”歌,有抒发互慕爱恋、忠贞不渝的“叙情”歌,以及最后表现依依惜别和相约再会的“辞行”歌。其中,尤以“叙情”最为动人。例如姑娘唱道:
我的阿哥呀,你可知道,月亮为什么不曾落下来?
那是她恋着天上的太阳。
星星为什么不曾落下来?
那是她恋着天上的银河。
山箐中的泉水为什么长流不断?
那是她在追赶着山里的春天。
阿哥哟,你可知道,多情的妹妹为什么不出嫁?
她是依恋着有情有意的哥哥。
他们愈唱情意愈浓。于是,有的就在歌场订下自己的终身。当然,更多的是回家告诉父母,托媒人上门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