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干栏民居:布局特色、建筑特点

壮族的干栏民居:民族特色、建筑特点

“干栏”是住宅建筑形式之一。又称高栏、阁栏、麻栏。“干栏”用壮族语来翻译,“干”是“上面”的意思,“栏”是“房屋”的意思,连接起来就是“上面的房子”。

古代中国南方盛行干栏式建筑,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的木构建筑,是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在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地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过不少陶制干栏式建筑模型。今壮、傣、布依、侗、水等族住房建筑形式即由此发展而来。

壮族称屋为“干栏”。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清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干栏”式木楼,这就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壮族住房的主要形式,有全栏式、半栏式和平房三种。全干栏房属全楼居式,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和存放农具是传统的住房形式;这种居俗,过去主要是为了防猛兽和防盗贼偷盗牲畜,现在看来,由于是楼下圈养牲畜,臭气上升,很不卫生。

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干栏式民居已逐渐改变成人畜分居的平房或楼房式建筑。半栏房以一开间为楼房,楼上住人,楼下关牛羊、放农具等,另一间为平房;平房多为三开间。这是当今壮族住房的主要形式。

黑衣壮壮族干栏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工艺简单粗糙。下面为打磨过的坚固石柱支撑,上面用木头搭建楼房,呈“凹”形。在“干栏”式建筑的楼下,黑衣壮用石缸蓄水。反映出黑衣壮祖先自然生态的恶劣,以及生产及生活条件的艰苦。

广西各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和建筑式样因地而异。木材较多的地方,干栏多为竹木结构,竖木为柱,顶上盖茅草或瓦。缺乏木材的地区,则以竹子作篱和楼板。经济发达的地区,干栏多为泥石结构或砖石结构,用石头砌基础,冲泥为墙或砌砖为墙,屋顶盖瓦。

各地“干栏”建筑式样也不尽相同。有的三间一幢,也有的是五间一栋。不管其式样、布局如何,中间的一间屋必是堂屋,用于接待客人和祭祖先,左右两间或其他房间,有的作卧室,有的作客房,有的作厨房。在房屋的正门前或偏侧,则用竹木搭一晒台,供晾晒衣物、农作物和休息用。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还用荆棘或竹木编篱,围在干栏的四周,在干栏和篱笆之间的空地上种上蔬菜、果树、竹等,绿树成荫,花香袭人,别有一番情趣。这种因地制宜的“干栏”式建筑古今沿袭,历代不衰,深为少数民族所喜爱。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161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