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身方术发展历史:导引与服气(行气、气功)

古代养身方术发展历史:导引与服气(行气、气功)

导引

“导引”是古代用来保健与治病的一种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后代所说的气功和体育疗法两种形式,是我国传统的卫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体育项目。它主要由肢体运动配合呼吸控制及按摩等组成,所以又叫做导引行气术。

导引有着非常悠久古老的历史。据传说,在久远的“阴康氏”时代,洪水连年,泛滥成灾,人们长期生活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得了关节凝滞、肢体肿胀等疾病。阴康氏就编制出一套治疗这种疾病的舞蹈,这就是最早的导引操。

到了殷周时代,随着生活的相对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产生了“长寿”的思想和愿望。

据《尚书》记载,当时人们认为有五件幸福的事,第一件就是“寿”。《诗经》中也出现了许多祝福人们健康长寿的诗句,如“使君寿考”、“万寿无疆”等。

为了增进健康,祛病延年,古代人十分注意总结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成功经验。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了“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的卫生知识。到了战国时代,古代养生保健思想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吕氏春秋》一书中,就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来说明运动的重要性。

也正是在这些运动养生观念的正确引导下,人们创造出了导引术。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庄子的这一段话,表明所谓的导引术,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前者是锻炼内脏器官的呼吸吐纳,后者是模仿各种动物形态的肢体运动,这也是最早的仿生学。它们的核心是突出一个“动”字。就是肢体的动作常常模仿某些动物的形象,如汉代人们所创造的“六禽戏”。古人发现某些动物的寿命很长,认为模仿这些动物,便可以长寿。东汉末年华佗“五禽戏”的问世,标志着导引术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145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