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的起源、民族名称和命名制度

怒族的起源、民族名称和命名制度

怒族的族源,应与我国古氐羌人有着渊源的关系。自称“怒”、“阿龙”、“阿怒”、“怒苏”、“若若”,“怒”是基本族称。他称“怒人”、“怒扒”、“察”、“阿般”等。解放后,统称为“怒”。

在碧江怒族中盛行父子连名制,最长的为六十多代。与父子连名制有关的,当地怒族男子一生中都有三次命名:第一次是正名,出生后即由父系长辈命名,正名不一定有特别含义,但它将是这个人终身使用的名字。长大到十四五岁,当自由地到公房中寻找女伴谈恋爱时,这时同辈青年可以相互取名,姑娘也可为情人取名,它叫“青年名”,只在青年男女同辈中称呼,不能在家中和长辈前称呼,这是第二次取名。第三次命名是在结婚时,由父亲命名,这时是父子连名,即将父亲名字的末一字或末二字冠于儿子的名字之上,如子名“砍杜”,则将其父名“偶凡寿”的末一字“寿”,冠于子名之前而成为“寿砍杜”。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124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