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起源于祭敖包习俗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起源于祭敖包习俗 “那达慕”为蒙古语,意为“娱乐”、“游戏”,源于祭“敖包”。 最初带有宗…

蒙古族的祭敖包风俗:敖包相会之说

蒙古族的祭敖包风俗 蒙古族民间风俗中祭敖包是最富有情趣的一项活动。 敖包,“堆子”的意思。 敖包有用石头垒起的…

门巴族的节日习俗:萨玛(酒歌)、加鲁(情歌)

门巴族的节日习俗:萨玛(酒歌)、加鲁(情歌) 门巴族通用藏历,节日与藏族相同。 门巴族喜爱歌舞,每逢喜庆节日,…

毛南族的节日习俗:分龙节、五月庙节

毛南族的节日习俗:分龙节、五月庙节 毛南族的节日中,春节、中元节、清明节等节日与附近的汉族、壮族大体相同。 “…

傈僳族的节日习俗:盍什(年节)、澡塘(汤泉)歌会、火把节

傈僳族的节日习俗:盍什(年节)、澡塘(汤泉)歌会、火把节 一年一度的“盍什”,是傈僳族的主要节日。 “盍什”即…

拉祜族(苦聪人)的节日习俗:年节、火把节、献新米节

拉祜族的节日习俗:年节、火把节、献新米节 传统节日主要有年节、火把节、献新米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年节。 拉祜族…

柯尔克孜族的节日习俗:肉孜节、古尔邦节、诺劳孜、冬希曼

柯尔克孜族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传统的伊斯兰教节日和“诺劳孜”、“冬希曼”等传统民族节日。 肉孜节和古尔邦节…

京族(越族)的节日习俗:唱哈节是京族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京族(越族)的节日习俗 京族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汉族基本相同。 “唱哈节”是京族特有的也…

基诺族的节日和体育活动:祭大龙(洛毛龙)、过大年、火把节及新米节

传统节日主要有祭大龙、过大年、火把节及新米节等。 祭大龙又称“洛毛龙”,意为“祭大忌日”。 这是个宗教性节日,…

哈萨克族的节日习俗:库尔班节、肉孜节和那吾鲁孜节

哈萨克族的民族节日主要有库尔班节、肉孜节和“那吾鲁孜”节。 按照伊斯兰教教规,伊斯兰历每年九月是斋戒的月份,人…

哈尼族的节日:十月年、六月年(耶苦腊沏、苦扎扎)

主要节日有十月年和六月年。 相传早先哈尼族以夏历十月为岁首,因而十月年即过大年,以十月第一个属龙日为除夕,蛇日…

仡佬族的节日习俗:三月三祭神树、六月六敬山神

仡佬族的节日习俗 仡佬族群众与当地汉族共同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等。 过春节时,仡佬族要用糯…

鄂温克族的节日民俗:米阔鲁节、敖包会

“米阔鲁”节在每年的5月22日,是鄂温克牧区最大的节日,也是牧民统计当年增加了多少牲畜的日子。 节日之际,人们…

独龙族的节日习俗:卡雀哇(年节)

独龙族的节日习俗 独龙族一年只有一个节日,称“卡雀哇”,意为“年节”。时间约在夏历冬腊月间。具体时间不固定,由…

侗族的节日习俗:侗年、祭牛神、吃新节、三月三、花炮节、林王节

侗族的节日习俗 侗族传统节日很多,除与汉族共同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外,较隆重的有侗年(十月或十…

德昂族的节日习俗: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德昂族的节日习俗 德昂族多信仰小乘佛教,主要节日有关门节(进洼)、开门节(出洼)及泼水节等,基本情况与傣族相似…

傣族的节日习俗: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傣族的节日习俗 傣族最重要的节日是泼水节,傣语称为“京比迈”,意为新年。 泼水节时间在傣历六月下旬或七月初,大…

达斡尔族的节日民俗:春节、黑灰节、年三十、祭灶节

节日民俗 1)春节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春节。鸡叫破晓,人们起来先给天神、娘娘神、灶神等烧香磕头,祈求诸…

闽东畲族祀福舞:起源由来、风格特点、文化内涵

畲族祀福舞属于闽东民间祀福舞蹈,舞者头戴神额,身穿神裙,左手持铃刀,右手执羚号,边唱边跳,后有众人和唱。畲族巫…

恒景重阳节(重九节)剑斩瘟魔的故事传说

重阳节,也叫重九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拜祖先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恒景剑斩瘟魔的故事通常被看作是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