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元号是清末北京东四大街“弓箭大院”十七家弓箭铺中唯一幸存者。它完整地保存了传统弓箭制作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细腻的工序和精湛的技术,浓缩了中国传统弓箭发展轨迹和弓箭文化。
聚元号是中国传统弓箭发展轨迹和相关文化的缩影。它所制作的弓箭除了作为兵器和娱乐、收藏品外,更有着任何现代技术仿制的弓弩或其他类似工具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聚元号弓箭铺以弓箭制作技艺闻名全国。聚元号的弓箭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手工工艺的典型代表,它的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序和要求极高。这些生产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它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之一,承袭了中国双曲反弯复合弓的优良传统,弓的主体内胎为竹,外贴牛角,内贴牛筋,两端安装木质弓肖。弓的制作分成弓的“白活”和装饰的“画活”两个环节。弓弦一般有牛皮和棉线两种,聚元号多采用棉线制作。制箭步骤主要包括调杆、打皮、刮杆、安装箭头和尾羽等。
使用工具有板凳、锯刀、木锉、筋梳子、弓枕等十多种。尤其是聚元号弓箭对材料要求非常严格,比如木材要用榆树或水曲柳,牛角用南方水牛角,而且必须长于60厘米,箭的羽毛一般要用扇起风来比较硬的法国鹅毛等。
弓箭制作的精确程序和许多关键流程完全依仗工匠的精湛技艺和经验,以眼为尺,以手为度,很少有具体数据可以参考。制作一把弓需要利用上百件专用工具对二十多种天然材料进行纯手工加工,通过200多道工序,历时三四个月,才能制成一张中国传统弓箭。
虽然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弓箭的制作工艺,但古文非常精炼,如果没有实物,很难印证。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重现了弓箭真实的操作过程,具有重大的工艺价值。聚元号弓箭铺现在有三个学徒,每年最多也只能制作40-60张弓,其中不错的弓约30-40张,拉力一般在30-35磅。一张好弓的完成时间确实需要10-12个月左右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