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在春节“耍龙灯”的习俗是怎么样形成的?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舞蹈形式。在古代,人们把龙看作吉祥的化身,代表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舞龙更多的时候,是具有祭祀和祈福的意义的。
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自殷周“祭天”的遗风。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舞龙”包含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意味,在春节灯会上出现的舞龙,是具有“祈年”的意思的。
在我国历史最早期,以“龙”为图腾的强大氏族,由西方迁徙向东方进入中原,这就是后来的“夏”朝。夏代开国君主禹,与龙有关的传说很多。传说禹本身就是龙,而他治水得以成功也是得到龙的协助。更有甚者,传说禹的儿子启,也是耳朵挂着两条青龙,驾两条龙的。
传说是虚假的,但是传说产生的文化是真实的。正是由于历史早期人们对龙的形象的崇拜,才让后期人们在祭祀祈福的时候使用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