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纸鸢、纸鹞)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风筝(纸鸢、纸鹞)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风筝,又称“纸鸢”“纸鹞”,是一种在竹篾骨架上糊纸,并牵线与之连接,趁风势“扶摇直上”的玩具,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相传在2000多年前,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将木头铸刻成鸟的样子,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来研究如何让它飞行,这便是风筝最早的起源。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发明家鲁班将竹子作为风筝的主要材质,从而演变成如今的风筝。到了南北朝时期,虽然风筝成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但极少运用在生活中。而从隋唐开始,造纸业非常发达,这时的风筝大多数都是用纸张来裱糊的,体态轻盈,乘风而上。直到宋朝,风筝才成为人们手中的玩耍之物,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就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63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