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也要讲究“虚实相济”吗?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也要讲究“虚实相济”吗?

我国传统美学理论讲究“虚实相济”,将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事物结合起来。写实景要注重“实中透虚”,写虚景要能落到实处,有凭借依托,有云蒸霞蔚的气象境界。范烯文《对床夜语》云:“不以虚为虚,而是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同样,园林创作中的构思也要虚实相济,才能创作出富有情思的意境来。

园林结构形式中,首先讲究山水的虚实相济,即若水面大,过于虚旷,则点缀以山石、小岛增加实的成分;若山势浩大,没有河流相称,则开河引流以补其虚,使园林景色呈现出水路交融的丰满与充实。例如颐和园的布局,初始时只一片浩瀚空阔的昆明湖,望之甚觉虚旷。造园家便在湖中疏密合宜地点建造了凤凰墩、藻鉴堂、治镜阁、龙皇庙岛(南湖岛)等建筑,以实救虚,达到了景观上的和谐。此外,虚实结合还可以从镜像倒影中得到启发,在实的风景中加入池塘倒影,使实者虚之,虚者实之,达到“水中月,镜中花”的唯美效果。比如,拙政园的小飞虹,桥端一亭斜置,用一壁大镜将全园中山岛映摔水的精华之景倒映出来。令游人信以为真,大为称赞。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61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