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秘色瓷”的“秘密”是什么意思?

唐代“秘色瓷”的“秘密”是什么意思?

唐代著名的大诗人陆龟蒙曾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在诗人笔下,那“夺得千峰翠色来”的正是唐代有名的越窑精品瓷器—秘色瓷。

秘色瓷,又称秘瓷,从古至今一直有“秘密之色”的美誉。

传说早在吴越国时期,其国都杭州和国王钱氏的故乡临安就有烧造秘色瓷的历史,且平常百姓不得使用,只允许进贡吴越国宫廷专用。这不禁令我们心生好奇,这所谓的神秘瓷器究竟是何模样?它又有着怎样的秘密?

1987年4月,随着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的发现,“秘色瓷”终于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在法门寺塔塔基下的唐代咸通十五年的地宫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秘藏的大批珍贵文物,而最让古陶瓷专家惊喜的,就是在记录了所有器物名称的《衣物帐》上面明确记载了地宫中所藏瓷器的名字—“瓷秘色”,这是我国目前所见关于秘色瓷最早的出土文字记录。

“瓷秘色”即秘色瓷,特指古代越窑中烧造精良的瓷器。它器型规整圆润,多以青绿、黄釉色为主,加上其细腻、光洁的质地,给人以苍翠明净、自然清新的审美感受。自古我国就有“崇玉”的风尚,玉器通常代表着高洁与雅致,商周时期更有“玉能通神”之说,秘色瓷因其自身拥有滋润光洁的釉体,和在阳光下呈现的半透明光芒,因此有“类冰”、“似玉”的美称。而古人之所以取其名为“秘色”,除了其罕见的颜色,还有它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的含义,“秘”有“机密”、“保密”之意,“色”除了指“颜色”,在古时还有“药粉配方”的引申含义,所以“秘色瓷”在当时就已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

晚唐时期,秘色瓷被成功烧制出来,进入五代时期,吴越国钱氏把烧造秘色瓷的窑口划归官办专烧贡瓷,并规定“臣庶不得使用”,因此便远离平民百姓,民众极少有机会接触到这种瓷器。然而秘色瓷的美名却早已在民间流传开来,由古而今愈传而愈玄妙,以致到了今天,这“神秘之瓷”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474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