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脱胎漆器“举之一羽轻,视之九鼎兀”?
脱胎漆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独具民族特色的一门漆器工艺,它以其独特的仿真效果且坚实轻巧而名扬海内外。脱胎漆器所使用的夹纻法是随佛教盛行而兴起的一种漆器制作方法,人们当时为了宣传佛教、方便每年庙会出行,减轻佛教塑像重量而发明了“夹纻造像”,民间也叫“行像”。然而随着历史上一系列灭佛行动的开展,夹纻法逐渐失传了。
清乾隆年间,福州出了位有名的漆艺人—沈绍安,他被称为是脱胎漆器的创始人和鼻祖,至今福州工艺美术界都以“沈绍安”三字作为脱胎漆器的正宗。沈绍安发明脱胎漆器与他的细心观察和耐心琢磨是分不开的。在一次做工时,他发现寺庙大门的匾额木头已经朽烂了,但由漆灰夏布裱褙的底坯却完好无损。细心的他从中受到启发,回家后经过反复试验、制造、改进,终于成功制造出了脱胎漆器。其后他大胆创新,用不同的手法和材料创造出各种造型新颖色彩丰富的漆器。沈绍安制作的漆器造型新颖、轻巧华丽,又拥有逼真的仿真效果,达官贵人们把它当做体现尊贵的标志置于家中,因此沈家漆器大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后来更是远销海外。
文学家郭沫若有诗赞美脱胎漆器说:“举之一羽轻,视之九鼎兀。”脱胎漆器以其光亮美观、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耐腐蚀等特点得到大众的喜爱,尤以其难能可贵的仿真效果和轻巧便利的独特性能名声斐然,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