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被视为春节的“序幕”,从这时起,年的味道开始浓了起来。在我国,由于各地的风俗不尽相同,小年的时间也有所差异,部分南方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当作小年,而北方地区则将腊月二十三作为小年,沈阳的小年同样也在这一天。
到了小年这一天,沈阳的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称为“扫尘”或“扫棚”,民间有谚语说:“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小年的这一天,家庭主妇们通常用毛巾或者头巾将头发包好,再把屋里的家具等遮盖起来,然后用扫帚将屋顶和墙壁上的灰尘打扫干净,扫完后,将屋里的家具、地面、窗帘等一一清洗干净,于是屋里变得整洁、亮堂起来,以便人们怀着清新、喜悦的心情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沈阳的小年还有祭灶的习俗,因此这一天被称为“祭灶节”,也叫“送灶节”。灶神,也称灶王爷、灶君、灶王等,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司管饮食的神仙。在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在每家每户都派驻了一位灶王爷,灶王爷的职责其实就是“监督员”,他负责监督和考核每个家庭这一年来的所作所为。到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王爷就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进行“工作汇报”了,玉皇大帝会根据这些汇报来决定下一年这家是否丰收。所以,祭灶节就是各家各户欢送灶神上天的日子,人们在这天举行祭灶仪式为他送行。
在沈阳,小年祭灶的时候,人们要在灶神像前摆上贡品,并点灯焚香。其中最重要的贡品就是用麦芽糖为原料做成的饴糖,民间称为“灶糖”。在小年之前,沈阳的街上就开始有人贩卖灶糖,它不仅是灶王爷的“最爱”,更是老沈阳孩子们的最爱,灶糖吃起来不仅甜、脆,而且还有些粘牙,口感十分独特。据说,之所以灶糖这么香甜、粘牙,不仅有“贿赂”灶王爷,希望灶王爷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多讲溢美之词的意思,更有希望他到说“坏话”时嘴被饴糖粘住、张不开口之意。除灶糖外,供品通常还有谷草、炒豆或高粱米以及清水等,据说这是给灶王爷上天时的坐骑准备的。民间就有顺口溜说道:“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民间有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说的也是这个故事。送灶仪式时,要将灶糖用火融化后抹在灶王爷画像的嘴上。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因此祭灶活动只限于家中的男丁。此外,上天汇报完工作的灶王爷,还要于大年三十晚上回来,那时还要“接神”、“接灶”。
送完灶王爷,各家还要祭神祭祖。祭神祭祖就是祭拜各路神仙以及自家的先人,祭神祭祖一般用的是各类糕点,如各种饽饽和打糕等。不过,这时用的打糕不能用第一锅打出来的,因为沈阳人讲究,第一锅打出来的叫做“擦台糕”,是不干净的,是不能用来供奉神灵的,否则就是对神的不敬,第一锅蒸出来的饽饽也是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