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开门节”和“关门节”的由来

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开门节”和“关门节”的由来

开门节,也称“出夏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信奉南传上部座佛教民族的共同节日,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与关门节(入夏节)相对应,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

相传,每年傣历九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三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三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关门节开始后,也就进入农事繁忙季节,为了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劳动,人们定下许多戒规:禁止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嫁娶活动;和尚不得随便外出;进奘拜佛的人不能远离家庭或到别家去过夜;任何人不得进佛屋、上佛台、拿佛的东西等。直到三个月后,即开门节时,人们才又恢复关门节前的一切正常活动。

关门节持续了三个月后就是开门节,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这时,农忙已经过去。同时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关门节中的所有禁忌全都解除了,青年和小孩子们也重新活跃起来,恢复了他们天真活泼的天性;成年人相互祝贺秋收五谷丰登,并忙于访亲探友。

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拜佛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集会上人们燃放火花和高升,爆竹声响彻村寨山林,焰火礼花飞舞,孔明灯高高升起,照耀着欢乐的人们尽情歌唱、跳舞。最受村民欢迎的节日是舞灯,青年们将舞着各种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舞灯种类繁多,有鸟兽虫鱼灯,有凶神恶鬼灯,还有又大又美的龙灯。于是,人们提着各种舞灯,敲着锣鼓环游村寨,给村民带来无尽的欢乐。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开门节以后,傣族的文化娱乐活动也多起来了。因为在举行关门节时禁止人们外出,禁止青年谈情说爱,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在这期间,信奉佛教的也要进行宗教活动——赕佛。这时候大人们在一起聚聚餐、下下棋或者出外游玩,年轻男女可以约会或者旅游。

这就是“开门节”和“关门节”,虽然在“关门节”的时候可能有点对外封闭,但是这毕竟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应该报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传统节日。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4081.html
返回顶部